住院期间患者体温逐渐升高,最高41℃,寒战、高热明显,CRP83。91mgL,血PCT13。98ngml,血厌氧菌培养阴性,考虑细菌。
予抗生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抗菌治疗,2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周后炎性指标明显下降。
后因白细胞数目偏低,停用抗感染药物利奈唑胺+莫西沙星。
状态稳定后,患者和管床医生均松了一口气,家人也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半年后患者因发热不适再次就诊我院,支气管镜检查示左肺舌段陈旧性淋巴瘘,灌洗液分枝杆菌分子检测阳性,菌种类型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菌,X-pert阳性,TB-DNA含量低,rpo-B基因突变,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支气管刷片及灌洗液抗酸菌涂片均为阴性。”
“结合患者症状及既往抗结核治疗病史,考虑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管床医生汇报道。
“根据指南,予贝达喹啉+利奈唑+莫西沙星+环丝氨酸+氯法齐明抗结核治疗,1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嘱其出院后规律用药。”
不得不说,这个诊断治疗非常规范,拿出去别人也挑不出来一点点毛病。
但这次又出现了问题,在家还不到一个月呢,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间断咳嗽咳痰胸闷。
这下患者心态崩了。
“这次入院后又做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同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GS查到嗜血杆菌属(946序列数)、念珠菌属(21序列数)、淋巴滤泡病毒属(68序列数)、分枝杆菌属(47序列数),考虑合并嗜血杆菌感染,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消炎治疗;”
“患者咳嗽及咳痰症状改善,但仍间断寒战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0℃,伴双下肢伸侧皮肤散在皮疹,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可改善。“
”完善自身免疫抗体检查,抗Sm抗体阳性,抗β2-糖蛋白1抗体升高,抗核抗体ANA滴度升高,抗UI-snRNP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IgA升高,不除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免疫科会诊后,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强的松、硫酸氢氯喹治疗,发热症状改善。”
“但是。”主管医生说的口干舌燥的。
3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复查胸部CT,左肺病灶增大。
“哎呦喂,这个病例不简单啊。”有人说了句。
这是一句废话,简单的话也至于搞什么多学科会诊,而且由于患者家庭的钞能力,今天来的全是大咖。
鲍院士也在其中。
(本章完)
(https:www。23hhxs。ccbook4230642306347175340562。html)
www。23hhxs。ccm。23hh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