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也省得被人问东问西,不然一传十十传百估计就能传成他许福全带着一家老小逃荒了。
四人没工夫吃早饭,只能在板车的炉子里焖几个红薯,早饭就在路上解决。
“爹啊,我们这到底是当早食卖还是午食啊,这么早去有什么意义啊?”
四郎走到两刻钟的时候就开始撒娇喊累,他年纪不大,农村小路又难走,心中自然是有气。
许福全知道儿子的德行,倒也不恼,耐心解释道:“我也带你去过县城,那些摊子上的包子烧饼一样可以饱肚子,你觉得他们是当哪顿饭食在卖?”
“当然没有,我。。。。。。”
“我知道你恼你姐一大早就叫你,可家里因为咱俩的过失沦落到一文钱不剩,还倒欠老宅一大笔银子,所以今日就是咱家翻身要打的第一仗。
因为咱一家子周身摸遍都掏不出半个子儿,所以交不起市集的固定摊位费,只能尽早去抢个好一点的位置,不然要是卖不出去不就白忙活了?”
许福全在买材料的时候,就四处打听了一番,了解到县里摆在街边的摊子基本都是划了固定位置的,比较明显的就是几家卖馄饨汤饼的,那都是支了油布棚放了桌椅板凳的。
当然也有那种流动的个人小摊,卖些杂货、菜蔬什么的,一块布一个马扎就能搞定摊位,但是因为没有付摊位费,所以往往只能被挤到人少的地方。
所以像他家这样占地面积本身就比较大的,位置只能靠抢。
菊丫本来心中也觉得奇怪,听许福全这么一说,疑虑顿消。
本来她就是个乐观的性格,可刚刚她爹那番话还是让她也背负了压力。
万一没抢到摊位,万一客人不喜欢。。。。。。
要知道,他们家只有十个粗陶碗,推车放了炉子后位置没剩下多少,再放调料碗筷后就更没什么位置了,连他家的马扎都没带,更别说来买粉的客人,要坐下来歇脚都只能随便找块石头。
菊丫和四郎沉默的神情被夫妻俩看在眼里,两口子对视一眼,心中叹气。
创业本就不易,更别说这什么都缺的古代,家里条件也没个帮衬,所以前期压力一定是大的。
女儿从小过得是好日子,自然是难以想象,而四郎则是全家给他撑起压力,从来不让他直面这些弯绕,所以尽管家里穷的快揭不开锅,小家伙对钱也没多大的概念。
对他来讲,只要饿不死,顿顿没喝稀,那就应该还不错?
“行了,别愁眉苦脸了,等会儿开张的前两碗粉就让你们姐弟俩先吃,现在先加把劲赶路。现在越饿,等会儿吃起来就越香。”
李淑兰本就有心活跃气氛,语气都自觉放缓。
姐弟俩拉着个苦瓜脸,惹得一路空气都不快活。路不是官道,坑坑洼洼的,一路都是碎石子,要是再多寻思,等会儿估计要磕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