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
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
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而贾复拖肠大战,在田连元的评书《刘秀传》中,贾复在朗桃南天门,挡箭引路后在碧云山艺服郅恽,被尊为大寨主,与郅恽、表弟臧宫带人马投奔刘秀,在昆阳大战新军大将巨毋霸被挑出肠子,郅恽缠住巨毋霸。
贾复杀出重围,发现郅恽不在,二次杀入重围,拖肠大战,惊住巨毋霸,救出郅恽。回营后奄奄一息,刘秀命大夫诊治。
贾复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名将了,在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贾复。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贾复亦位列其中。
《后汉书·卷十七》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
由于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
但是这并不代表贾复不能独当一面,只是贾复表现的机会太少了。
“正好并州刚刚收复,岳飞正好也请旨南下支援交州。”
随即李希下旨道:“贾复听旨!”
“草民在!”
“封贾复为并州都督,统领并州全部军务。”
“草民领旨,谢陛下隆恩!”
李希满意的点头,接下来便就是雄霸的去处了。
说实话,雄霸并不适合留在供奉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雄霸的性格就在那儿,你也拿他没办法。
李希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欸!朕好像记得朕的那位皇叔的儿子好像和天剑派好像有些渊源,正好天剑派就在冀州。
朕之前说好的有空就去灭了他们,正好现在雄霸在就让雄霸就灭了他们,也能加快天下会的发育。
反正雄霸是混江湖的,那这正好,朱无视在南边一统江湖,雄霸在北方一统江湖。”
李希觉得这个安排非常不错,便开口说道:“雄霸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