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关外之地皆被哈刺慎诸部所占据。
袁崇焕到任后,一开始驻守在关内。
没多久,哈刺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命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
督率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
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
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流民,
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
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丛生之间,四更天时入城,将士们无不夸赞他的胆识。
王在晋非常看重袁崇焕,上言提拔他为宁前兵备佥事。
但袁崇焕却觉得王在晋缺乏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
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
袁崇焕认为此举并非上策,
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因有难民十余万,
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他请示:';若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之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救援十三山。宁远距十三山仅两百里,可轻易占据锦州,若不行再退守宁远,岂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
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军心低迷,
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
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命王在晋去救援难民。
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仅救回六成人。
孙承宗对此大为恼怒,驳斥了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随即召集众文武将官商议重点防守之地。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
袁崇焕则主张驻守宁远,
而王在晋、张应吾、邢言等人均持反对意见。
但孙承宗最终还是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
孙承宗自镇关门后,开始重用袁崇焕。
袁崇焕也不负所望,
他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