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明确的记载,
‘懿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
关于‘甲首三千‘’的解读,后世一直存在争议。
它可能指代三千名士兵,也可能指代三千名中下级军官。
但毋容置疑的是,
这一战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遭遇了惨败,
大量原本用于援救陇右兵团的辎重、粮食、武器和战马被蜀军缴获。
此后,司马懿再也不敢与蜀军正面交战。”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那是因为他本人也并不知兵。
但也必须承认,诸葛亮还会最喜欢和对手刚正面。
要知道,诸葛亮所崇拜的偶像乐毅,就是战国时期的阵地战之王。
结阵对战,乐毅甚至可以用最弱的燕军打败最强的齐军。
而且蜀军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优势,
加上蜀军使用的诸葛连弩等超越时代的兵器,
正面作战,蜀军几乎是魏军难以逾越的存在。
虽说用兵之道奇正相合,
但奇兵风险太大,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奇兵往往是弱势一方,不得已用来扭转形势用的。
既然可以正面横推,那为何还要行险?
而且蜀军本就人少,
与其偷家不成白送人头,还不如老老实实正面打团,说不定团赢一次,就能直接一波了呢?!
恐怕,这就是诸葛亮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