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火车的轨道,朱瞻圭跟工匠们研究了很久,把宽度定在了两米。
前世我国轨道大部分都是1米4几,据说这个距离是当初大英帝国定下的,正好是马车轮子的距离。
也有说是某个不靠谱的国王,用两个马屁股决定的距离。
后来大清修建铁路的时候,也是引进外国设备和专家,造成了尺寸都是根据国外的来。
我国成立有人提出过加大火车轨道宽度,增加运输力。但因为需要更改的代价太大,再加上当时的设备,有很多都是外国进口,只能照着人家的尺寸来,以至于到了现在造成了运输力极大的不足。
当然了,更主要是我国人口太多了,如果放到一个人口少的小锅,这么庞大的铁路高速路线,开上百里都不一定见一辆车。
有了前车之鉴,朱瞻圭自然不会再定前世的标准。
不过定多宽是个问题,火车的运载能力加强了,但动力方面肯定会不足,造成速度会降下来,如果缩小那还不如不改。
经过和工匠们的研究讨论,最终决定定在了两米的距离。
工匠营那边在项目定下来的时候,就开始生产轨道,如今已经将近两年了,估计已经储备了不少。
至于固定的水泥和钢材,这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新学的书本,大学方面可是有专门讲这个的内容,工匠们研究了个把月,就把水泥和钢材给制造出来了。
虽然无法跟21世纪的水泥相比,但也达到了19世纪初中的水平。
想到铁路,朱瞻圭就有点躺不住了,连忙对着旁边给他扇扇子的赵灵儿道。
“你立刻以我的名义,写信给工部和锦衣卫还有工匠营,让他们立刻开始修建从金陵到北平的路线。”
“徭役那边也不用征发了,北边抓了那么多俘虏,不能让他们吃干饭。过段时间我会派人押送一批回来,让他们用这些俘虏修铁路!”
“我不管他们怎么修,我就给他们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内我要铁路正式成型,而且还要保质保量。”
“到时候我会亲自让人检查,出了任何问题,所有负责人一律革职查办!”
“还有也告诉他们,如果铁路在规定的时间修好,并且保质保量的话。”
“负责此事的几个负责人,我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完工之后我向老爷子给他们申请爵位!”
朱瞻圭打算下重注了。
只要这些人真的能在一年之内修好金陵到北平的铁路,而且还保质保量的话,给几个爵位又如何?
ps:明天的更新时间可能会晚一点,下午的时候我要参加点娘的作家座谈会,最晚在10点之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