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老头也不是不识趣的人,也不回去打扰你们了,就在这里扎根发芽了。
永乐14年六月初。
离开大明一年多的朱瞻圭,经过三个多月的在海上航行,终于又返回了大明的领土。
金陵,皇宫,东宫。
“唉,这婚事办的,老爷子也不在,一点热闹劲儿都没有!”
“这老爷子一不在,连参加婚礼的人都少了一大半,甚至有的人连礼都没送。”
“孙子也走大半年了,现在应该能跑能走了,我这衣服做的也不知道小不小,现在还能不能穿得上,年底也不知道他们回来不回来。”
“这小心肝一走,我心里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没意思!”
张氏手中整理着给孙子准备的夏衣,嘴里还唠叨个不停。
在一旁处理奏章的朱胖胖,头连抬都没抬。
自打孙子走了以后,媳妇的唠叨已经成为了习惯。
一开始他还应两句,后面他连理都不理了,只管办自己的事情。
张氏口中说的婚事,是朱瞻基和柳如梦的婚礼。
由于时间一开始就定下来,就算老爷子没在家,也只能举办。
毕竟这是皇家婚礼,不能说改日子就改日子。
“瞻圭也是的,也不给我努努力,自打小崽子出生以后,其他的连个动静都没有!”
“唉,愁死个人呀!”
说了半天见丈夫不搭理,张氏有些来气了。
“我跟你说了半天话了,你怎么连声都不吭,就算是一根木头,我喷了这么多口水,也该发芽了吧!”
朱胖胖无奈的放下了笔。
“你让我说啥,儿子出去一年多了,我就是想说他也说不了啊!”
张氏气的一声轻哼。
“这老爷子也真是的,真把人当牲口用啊,自打儿子成婚以后,几乎就没在家里呆过几天。”
“不是往北边跑,就是往海上跑,你儿子也是没良心的,这么久了,愣是连封信都不行,看来啊,把我这个娘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哪敢呀,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朱胖胖无奈的摇了摇头,还等他没回话,门外突然响起了一个回应。
朱胖胖和张氏都愣了一下,不敢相信的看向了门口。
门外,朱瞻圭带着媳妇赵灵儿,站在门口,乐呵呵的看着老两口。
看清楚了真是自己的儿子,张氏惊喜地站了起来,几步冲上前,推开张手要跟她拥抱的朱瞻圭,看向了二人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