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复模拟,杨平可以在三个小时左右完成手术;出血控制在两百毫升以内;矫正脊柱畸形后,脊髓无任何损伤。
在术前会议上,宋子墨询问杨平的计划,杨平说:“一次完成四期手术!让黄佳慧的器械准备齐全。”
然后列了一个详细的器械清单交给宋子墨。
一次将手术做完?
四次手术集合到一次做?
“没错,一次做,如果一次做和分次做比较,手术效果一样,风险更小,我们为什么不一次做?”杨平再次确认。
一次做完?这台手术会让全国医生发疯。
没办法,他说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宋子墨照做,徐志良让张林将手术病例和手术方案开始上传网站。
病历上传和影像图片上传相隔了半小时。
当病历上传的时候,不到几分钟,引来评论区一片质疑和骂声。
“认真一点,不要传错病历,确认这病例是参赛的?脊柱侧弯,居然连度数都不描述,隔壁医院实习生都不敢这么写,用麻花球这么非医学的词语来描述。”
“是呀,刚进骨科的实习生写的吧?”
“病历上传错误吧?”
“估计忙中出错,上传错误。”
“管你用cobb测量,还是其它方法,总得给个度数吧?肛肠科医生写的骨科病例?”
大约半小时后,卢钢的X片、CT三维重建、MRI、全身骨骼的CT三维重建,大量的图片上传到影像区。
此时,正是下班后的时间,一连串的惊讶表情符号,然后潮水般的评论。
“好吧,我错了,这个病例真没法用常规的测量方法测量弯曲度数,好像也只有麻花球才能形容。”
“麻花球!这个词语,相必写病历的也想了很久吧?”
“确认病例上传没有错误?三博用这个病例比赛?”
“当医生五年,从没见过这样的病例。”
“五年?大叔我行医二十几年,没见过这种病例。”
“好眼熟的病历呀,来我们医院找教授看过,这种病例可以手术?有没有搞错,本人在读脊柱博士一枚,导师国内脊柱大牛,明确表示无法手术。”
“兄弟,握手,我也好熟悉呀,来我们医院也看过,对面是鼓楼的大哥吗?”
“总院的兄弟?”
“杨平是个疯子,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