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陆景并无丝毫狼狈之色。
长发安然洒落,气定神闲,就连身上的衣袍都并无褶皱之处。
唯独双手上的锁链,令他的气度有些折损。
青玥不理这些,见到锁链,眼中的泪珠便越发多了。
陆景望向青玥,眼神一如之前那般柔和,朝青玥摇了摇头。
青玥深吸一口气,擦去脸上的泪珠,不愿让陆景担心。
陆景又朝青玥身旁的两位女子点了点头。这两位女子正是陆景在空山巷的邻居。
裴音归和含采姑娘。
这件事早已在太玄京中酝酿了天大的风波,含采姑娘出去采买自然也听闻此事。
此时两位女子望向陆景的眼神,都带着许多不解。
「不知那一日陆景公子在善堂中究竟看到了什么?怪不得他那天心不在焉,神色晦暗,没想到竟然是前去杀人的。」
含采姑娘小声说着。
裴音归眉宇间也有些疑惑。
一身白衣,颜色不俗的裴音归那天也曾入了善堂。
因为她自身以往的所见,对那善堂如同养奴一般养那些孩童有些厌恶,只觉得那善堂、那被许多人夸赞的许白焰并没有多好。
可裴音归却从未想过,平日里礼数周全,待人颇为温和的陆景,竟然会佩剑而去,斩了那许白焰的人头!
这让裴音归大为不解,旋即含采又带回了许多文章,其中有陆景写下的檄文,有怒斥陆景恶行的文章,但更多的却是……此事的细节。
不知有多少士子,撰写文章言及此事。
大多数都描述了陆景经历,有对于这少年士子的赞赏,有对于他写就檄文的分析。
许多文章俱都妙笔生花,揭露了其中重重疑点。
裴音归和含采姑娘并不认识多少文字,只是这些文章大多写的通俗易懂。
再加上含采姑娘上街时,就有很多少年士子在街头巷尾诵读这些文章,引许多人停下脚步,仔细倾听。
然后裴音归便敏锐地发现,这些文章似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原本绝大多数都倾向于许白焰的百姓们,虽然依然倾向许白焰,可是却不再那般认定,也不曾山呼海喝,让陆景偿命。
更多的太玄京百姓,则开始关注其中的真相。
风向已经有所变动。
祝春花、周修羽带着陆景朝前走了几步。就有一位头戴高冠,背负双手的大理寺少卿迎面而来。
碍于此间许多人旁观,这位大理寺少卿并未向陆景行礼,只是朝陆景微微点头。
他原本冷漠的面孔下,尽力带出去柔和来,对陆景道:「先生,此案已由大理寺提去卷宗,要劳烦你走一遭大理寺。」
陆景朝他微笑:「有劳。」
大理寺少卿轻轻挥手,就有两位腰佩长刀的大理寺寺虎上前来,站在陆景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