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诸葛亮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如果不能保全蜀汉大部队安全撤退,以后的蜀汉政权也就相当于被人打掉了半条命,基本算是报废了。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不惜以身犯险,将自己置于险地,为蜀汉部队的后撤拖延时间。
西城可以说是危如累卵,即是如此,诸葛亮还敢使用空城计,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定会上当,而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才智不在自己之下,他俩对彼此的实力都心知肚明。
打的诸葛亮丢盔弃甲的司马懿,怎么会是个碌碌无为之辈?
在当时,如果司马懿选择攻城,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一生宿敌诸葛亮也会被司马懿活捉。
很多人都说,是司马懿太过谨慎而选择离开,白白错失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这个说法完全没什么说服性,道理很简单,西城才多大地方?
就算有埋伏,又能埋伏多少兵马?而且在当时诸葛亮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在西城设伏?
而且双方实力悬殊太大的,即便是有埋伏,也很难改变结局。
司马懿还没到西城,诸葛亮就得到了消息,那么以曹魏的情报系统,又怎么会不清楚西城的斤两?
作为三军主帅的司马懿,自然会对西城的兵力有一个大致的估计。
再退一步讲,司马懿完全可以派斥候进入西城前去打探,就算司马懿再小心谨慎,派几个斥候不过分吧?
但司马懿也没有这样做,而是毫不犹豫的直接选择了撤退。
道理很简单,诸葛亮就是在赌,拿着自己的性命和司马懿对赌。
为了蜀汉的未来,诸葛亮不得不倾尽所有去和司马懿对赌。
诸葛用自己的性命赌司马不敢生擒自己,他俩做了这么久的对手,也都明白彼此的处境,一旦司马擒了诸葛,那他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去,别说加官进爵了,连活着都会是一种奢望。
司马懿不动声色,掉头便走,并不是他看不出诸葛的计策,也不是他太谨慎,而是他太聪明了。
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这个一生宿敌不在了,他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如果不是曹魏阵营诸将对付不了诸葛亮,恐怕司马懿永远也不会有熬出头的那天。
司马懿考虑事情一向长远,根本不会在乎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所以司马懿不动声色的放了诸葛亮一马,同时也放了自己一马。
有句话说的好,傻与不傻,就看你会不会装傻。
司马懿的装傻充楞,在三国中都是排的上号的,西城装傻,司马懿放走了诸葛亮,同时保全了自己,这让人不得不赞叹司马懿的大智若愚!
锋行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