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他有时会故意不听指令,故意找茬,故意去挑衅其他的小孩,目的就是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惊讶地发现:调皮的孩子,更渴望受到关注。
当他们用原来正确的行为表现,无法得到关注和称赞时,他们是无助的。
而当他们意外地发现,犯错误,故意找茬等不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时,他们开始变了。
我们开始反思,调整计划。
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回归正常地发展轨迹,我们给他找了一个新的学习模仿对象。
这个新的小伙伴A,如同他当初一样,自律,阳光,积极,行为表现优秀。
我们创造机会,安排他们生活和学习都在一起,并且经常公开表扬A的一些优秀的行为习惯,并鼓励该小孩要加油,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
过了些日子,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他的点滴改变,我们都给予表扬和关注。
慢慢地,他又变成了别人模仿学习的好榜样。
这个实验告诉人们,榜样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生。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一切向好的心。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着名的实验,主要探究儿童是怎样习得攻击行为的。
实验结果证明,儿童倾向于认同父母或与自己同性别的成人,因此会模仿其行为。
榜样,未必能让我们变得优秀,但一定,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榜样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这个实验同样告诉人们,持续关注和肯定,才能强化行为习惯。
就像小孩子,孩子乖巧懂事的行为,与叛逆肆意的行为,初衷都是为了引起注意,博取关注。
如果我们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则会导致孩子出现品行与预期背离的情况。
《正面管教》中写道:“为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种不良行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愤怒、羞耻和绝望。而是要懂得,这里面至少有一半责任,是家长的。”
长辈的关注和鼓励,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有些时候,鼓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大方,也会让孩子明媚开朗,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失败,也让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
这个实验还告诉人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好的群体,好的班级,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而我们大人,又和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周围的酒肉朋友多了,你也就慢慢的学会了风花雪月,身边的小太阳多了,你也会慢慢的积极而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