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便宜不占,不是个傻子么?
余采薇去附近六户人家一一说了一遍,立刻答应的只有两家。
不过没两天,剩下的四家人一起商量过后都答应了。
有一个要求,要在院子里帮他们打个水井,以后不用费事去村里的水井,或者河里打水吃用。
要求不算过分,余采薇答应了。
正好是窑口那边的瓦匠完工就来村里给六户人家盖新房子,地段不算不偏僻,只是不靠路边了。
余采薇是把手里的荒地和废弃宅基地放在一起让他们挑的,这样他们也不会等房子盖好才挑刺不喜欢地段。
房子盖的都一样,由余采薇亲自设计,三间堂屋做门面,正屋厅堂,两侧卧室,西侧盖伙房和茅房,东侧盖三间联排,还有菜园子,院墙也给他们盖好,同样是青砖建的。
虽然房间盖的有点密集,贵在屋多,农村大家庭也住得下。
交换的房屋正在建筑,余采薇此刻已经在设计宿舍,可是费了她不少的心思。
除了二狗子带来的人,需要宿舍的都是酒坊男工,离家虽然有些距离来回不方便,但也不是说特别远,大家肯定更想让媳妇来做饭,说不定家里还有幼小孩子。
总之大通铺可以盖,但并不适用所有人。
前朝有规定,不允许百姓建楼房窥视别家,当今皇家夺了天下后,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建楼房,但是也没有明文规定说允许。
城镇街道上几乎都是二层建筑,但是普通百姓家里并不会建楼房,即便是富人家里,也都是一层。
不能建楼房,空间就得善加利用。
她画了很多图纸,都不是很满意。
左思右想好几天,最后决定盖长长一排排的房子,中间做间隔院墙,这不就是独家独院了?
当然,这样的房子不会很大,一间屋中间也要砌道墙出来,做成一室一厅,西侧盖一个小伙房,院子留个二十平方,平时晾晒什么的足够。
整体的一户控制在八十平,带着个媳妇孩子过来没问题,人多就没法挤在一起了,但这是余采薇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也能省下很多材料。
大通铺也有,适合外村单身的小伙子。
余采薇还特地给二狗子带来的孤儿留了两间通铺,男女分开的。
另外她又盖了几间大宅院,没想到怎么用,先留着吧。
房子肯定也不是白给他们住,但是余采薇不会收取太多,通铺没打算收钱,独院一个月三十文,仅限于工人。
“大郎娘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