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内心直呼:“完蛋了,完蛋了。”
其实书上压根就没有这个典故。
当初苏轼在考场上,随便编了一个。
今天皇上问起,要是苏轼说出实话,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可是大罪,要杀头的。
仕途还未开始,便就要结束。
可要不说,也是欺君之罪。
前后都是一个死字。
苏辙内心中骂了苏轼一万遍。
好端端的编什么编!
苏辙的汗水大颗大颗的滴在桌子上,他看苏轼。
发现苏轼倒是气定神闲。
苏辙方才安心一些,其实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准备了一应对之法。
苏洵叫苏轼说,这个典故是在眉山家中一本典籍中看到的,不过因为眉山潮湿,典籍现如今已经损坏。
这样一来,便可化险为夷。
毕竟无凭无证,也不好治罪,这样一件小事情也不会有人去深究的。
苏辙全神贯注的看着苏轼的嘴巴。
希望他快快说出之前准备的答案。
苏轼笑了笑,对赵祯说道:“管家,那个典故是我先编的。”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苏辙真的想原地爆炸,这怎么还能自爆呢?
苏辙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站起来,“官家恕罪,我这个哥哥生性有些顽劣,这次真的不是故意的。”
立马就有大臣反驳,“官家,这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啊!”
赵祯一下犯难了,心里暗想这苏轼为何如此头铁。
“你不知这是欺君之罪吗?”赵祯问苏轼。
他倒是想天听苏轼怎么说。
苏轼不卑不亢,娓娓道来。
“我在答题的时候,是想找例子和典故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想为了用典才去用典。”
苏轼说完后,欧阳修站出来替他辩解。
“官家,看来苏轼只是在灵活运用知识,懂得变通,还会举一反三,这何尝不是优点。我大宋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
王珪一看,欧阳修又要来和他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