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三个月时间看起来不短,但远远没到可以化解开汉蒙两族仇恨的地步!
好不容易将蒙古大汗俘虏到了应天。
朱元璋以怀柔手段相待倒也无妨。
但现在竟然要放回去,那所有人就都忍不了了!
户部尚书徐本首先发言,他严肃地说道:“陛下,归义王虽已降服,但草原诸部仍未彻底平定,此时放归义王回去,无异于自毁长城!
彼一旦回到草原,重新得到部族的支持,必将再起兵端。历史上不乏先例,今日若再犯此类错误,后患无穷!”
继李继祖之后,礼部右侍郎张德辉站出来补充道:“陛下,草原之事,向来复杂,归义王虽然表面归顺,但其根基深植于草原,其心是否真正向大明,实在难以判断。一旦放他回去,他很可能再次变节,这对大明是极大的威胁!”
兵部左侍郎赵启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草原虽大,但归义王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之前的宽容政策,旨在收服其人心,而非放任其力。今若轻易放他归去,等于是给了他重新集结旧部的机会。臣以为,至少应待草原各部完全归附,局势彻底稳定后,再考虑此事。”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冯习则道:“陛下,草原之乱,非一日可平,归义王的存在对稳定局势有利有弊。若其真能为大明所用,固然是我边疆之福;但若其心存二意,则是灾难的开始。我们必须谨慎,不能因一时之需,而忽略了长远之计。”
官复原职的兵部尚书温祥卿躬身道:“陛下,草原上的部族向来不服管束,归义王的力量虽强,但他一人难以命令全草原。一旦他回去,可能会被其他部族利用,反而成为大明的威胁。此外,归义王若是在草原再起波澜,将会对我大明的国力造成极大的消耗。”
太常礼卿孙明德道:“陛下,归义王的回归必须慎之又慎。我们不能仅仅考虑短期的平静,更应该考虑到长期的安全和稳定。一旦归义王回去后再次反叛,不仅仅是对大明的挑战,更是对陛下威信的挑战。”
朱元璋皱眉听着众人的禀报。
事实上。
反对激烈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他没想到,武将反对的不多,反而是文官纷纷站了出来。
他看着众武将,想了想,道:“信国公!你以为呢?”
汤和闻言,一愣。
这大明朝堂,什么时候轮到我说话了?
那些文官喜欢嘴炮,就让他们吵去呗?
他看看朱元璋,道:“陛下。臣以为。这放,有放的好处!不放,有不放的好处!臣是武将,只懂得带兵打仗!若是将归义王放回去了,他还敢造反,臣愿为陛下出征!”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
“真特娘的滑头!你若是这么说,那咱倒要问问,将归义王放回草原有什么好处?”
汤和闻言,瞬间汗就下来了。
我怎么知道放回去有什么好处?
放回去还能再打一遍,让兄弟们立个功?
不过这话,他是打死也不敢跟朱元璋说的。
只是嗫嚅着,说不话来。
朱元璋见汤和这幅模样,笑了笑。
“罢了!起码你还知道,给咱征战、打仗!继续当你的泥菩萨去吧!”
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