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朱元璋的任何决断,朱标都是没有权力反抗甚至反驳的。
想到这里,朱标忽然又淡定了。
随便吧!
总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么想法还是要等自己掌握权力了再说。
很快。
负责本次科举考试的三人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分别是翰林院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翰林院检讨、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翰林院典籍、东阁大学士吴沈。
说起来,跟后世的科举考试不同。
若是到了后世,会试主考必是尚书或者内阁宰辅一类的人物。
但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并没有那么多讲究。
主持本次科举考试的三个人都是颇有学问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员。
虽然三人中只有宋讷是四品,其他人还只是五品官,但这些整日钻研文章,绝对算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了。
很快。
三人给朱元璋见过礼后。
朱元璋笑道:“宋讷,你是本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咱听你说,这科举考试跟前面考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对吧?”
宋讷点点头,道:“回陛下!正是!
这四书五经非但是儒学之本,亦是治国之基!
《大学》教人明德,修身为政之本;
《中庸》阐述中和之道,是为治国平天下之要。
《论语》与《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启迪人心,培养仁义之士。
至于五经,包含《易》《诗》《书》《礼》《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之根基。此等经典,不仅磨练人之志节,亦铸就国之栋梁。
是以,科举依此选拔贤才,实为国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讷的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让朱元璋听后,也觉得颇有道理,频频点头。
虽然他老朱自己从小大字不识一个,后来的那点学问也是跟谋士们聊天才有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愿意听读书人说话,这些人除了骨子里虚伪一些,做事情贪婪一些,说的话还是很好听的。
朱元璋笑道:“吴伯宗、吴沈,二位大学士有什么想法?”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道:“臣等并无异议!这四书五经是正道显学,如此考察,顺理成章,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