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戈铭本想好好跟他这个表哥追忆一下峥嵘岁月,奈何对方一点跟他一起追忆的态度都没有,郭戈铭只好将话题拉扯到布置工作上。
“这次舆情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很大,现在货品滞销严重,如果通达产品检测设备出现误差,致人误诊最终死亡这一系列被他们人为抹黑给企业的内容,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印象,对消费造成误导,那对通达在从传统低附加值医疗耗材端向科技型电子医疗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京南工厂是通达推出的第一家科技型工厂,高端产品都安排在这里生产,所以他的发展后劲和历史沿革,影响着整个通达的品牌形象。既然有人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不把我这个二世主当回事的给我上眼药,那我对他们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集团要怎么做?”程谨问。
“邓总的打法是积极应对,以正视听。315的热度在315之后就凉透了。”
“常规但有用,有互联网以后,消费者的记忆都不如鱼的。”程谨说。
“我不这么想,消费者没有记忆,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如果有人在网上搜索通达产品,出来的都是负面新闻,那对一个医疗器械企业来讲就是慢性自杀。所以我刚跟张总沟通完,京南要针对此事件成立专项维权组,由你暂停手中的车间管理,权权负责挑头此项工作,集团公关部会派人协助。”
程谨听到让他从车间的管理岗位上抽出身来负责这边新成立的公关项目组,连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这活我接不了。”
哪有领导分配任务上来就说接不了的,郭戈铭盯着程谨问:“为什么接不了?你学过法律,这对于你来说不是难事。”
“理念不一致。还有,我大二就转到企业管理专业,大一那一年学过什么早忘了。”程谨说。
“既然理念不一致,那你说说你的理念跟我的理念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就听你的。”郭戈铭道。
“企业跟媒体对阵没有好下场,因为话语权在有宣发平台的媒体手里。从关注度来说,负面新闻的关注度永远高于正面新闻,网民也不太关注中间过程,是非曲折看的都是热闹,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介于此,就是企业最后打赢了官司,也不会再掀起什么风浪。反过来,现在网络监管还不健全,若不良媒体一天一个负面稿子的进行骚扰,真的会把一个好企业给写垮。”
程谨自己做企业的时候,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的。他总结出来的破产经验之一就是跟媒体对着干没好处,甚至都不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完全是企业一方被按在面板上宰割。
“所以只能接受他们的流氓行径,跟他们合作给他们钱?”郭戈铭皱着眉头问。
“团结小人不坏事,如果这是我的公司,那这就是我的处理意见。”程谨说。
郭戈铭终于来了脾气:“所以表哥,你把你那个公司给开黄了!人千万不能被看着很对,其实完全错误的观念洗脑。我告诉你,小人是没有办法真正团结的,他们的心思会永远用在自我得利上。看到一种模式得逞,就会无限制的加码。一个你还能招架,如果7个8个一起来,那你每年就要拿出几百万扔到这些蛀虫身上,你们能忍你们忍,我郭戈铭是不当这个大怨种。”
程谨稍有沉默后点头:“我试试。”
“哥,现在的环境和原来不一样了,企业也有发声口,不会像曾经那么被动。别人不关注,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造势,让别人关注。现在有很多私人媒体干的就是这种扯皮勾当,既然他们想趁着通达新老交替的时候过来跟我这个无赖耍无赖,那我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到底什么叫无赖。”
“我尽力。”
“哥,你处理完这件事就抓紧回汉江,嫂子和孩子不都在汉江吗,早点跟她们团聚,也早点回去帮我。”郭戈铭拍住程谨的肩膀,满眼期待地对他说。
程谨对郭戈铭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戈铭,咱俩有快20年没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