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笑着解说,“德宝和麦珰雄工作室的合拍电影,其实剧本两年前就有了,最初是想请元标,那个标叔哪有档期啊,就慢慢拖下来了。”
“直到今年才把项目给了钱晓豪当主角,女一号是张漫玉,大反派是元桦,还是(太极张三丰)上映后,阿杰想拍(精武门),至今剧本还在完善,钱晓豪跑去一个多月就拍完了。”
赵东淮释然,原轨迹的确是80年代末就上映的,1400多万港币的票房,属于当年的年票房第十五。
但这个位面,元标没那个时间开那个项目,叶问四部曲加通缉令一二,加客串蜘蛛侠……
这么说来(阿郎的故事)也是一样的了,原轨迹阿郎的故事和急冻奇侠同年,周闰发在这里本身也是拍(侏罗纪公园2)(让子弹飞)等等,都把(喋血双雄)和(监狱风云2)的档期一拖再拖好几次。
阿郎的故事也是年票房第四,3000万港币以上的大片。
赵东淮思索后笑道,“这些电影都不卖埠给岛国了,等万家院线起来,再一一登陆。”
就在这时,詹妮弗·康纳利敲过门走了进来,见到赵东淮就热情的唇枪舌战,十几分钟后,康纳利感慨道,“老板,出大事了,你让太平洋制造研发的VCD机和碟片技术成功了。”
“这很可能是一场改变全球影坛格局的大事件。”
洪歆惊讶道,“真的假的?那么夸张么?”
詹妮弗·康纳利苦笑着点头,“不夸张,现在流行的录像带和镭射影碟,动辄大几千元的录像机和影碟机,不是一般家庭能购买的。”
“而且录像带也是上百块一卷,镭射影碟更贵,300块左右,一般人很难为了一部电影花钱购买,所以租赁模式盛行。”
“但你知道么?鹏城的太平洋制造集团,就算VCD机机身在内地零售价卖两千块,就有近千块利润,碟片……生产碟片的原材料成本才几毛钱。”
“就算把原材料制作成空白碟片,再到录制影视,会让成本增加,但出厂时能控制在2块多就有微薄盈利,理论上一张VCD碟片录好一部电影,在内地零售价5元,都有稳定的利润链,薄利多销。”
“你若是定为10元一张正版碟,那盗版市场肯定会把它打到十元以下,比如二十元三张,那就要和盗版打商战了。”
洪歆听得长吸一口凉气,也有点被惊住了,“这么便宜?”
就贞子那种录像带,空白带一百多一卷,(夏日情人)里女主从碟片播放的电视机里爬出来,是镭射影碟,一张空白碟三百多。
所以录像带租赁售卖利润链,才会那么稳定持久。
开录像厅也不是一般人能开得起的,盗版才会不容易泛滥,成本太高了。
但新的VCD机零售价2000块,利润近千??这成本得低廉到什么程度??更离大谱的是碟片好不好!零售五元就能有稳定利润,薄利多销??
这对于港岛来说,15块一张电影票,不算太过分,因为……大荧幕和小荧幕是不一样的,这个阶段的录像机录像带、VCD碟,分辨率基本都是480P左右。
镭射影碟才属于高清,但那是真的贵!
电影院看电影虽然花15元,比一张碟贵,但480p和电影院相当于4K高清的模式,能一样??电影院的音响综合效果,也是吊打电视机的。
内地零售最低5元一张,港岛零售价肯定比这个要贵,运输、过关等等成本呢?你运去弯省、星马泰成本也会暴增。
通俗来说内地零售定在5元就有利润,但星马泰至少10元港币一张碟,那还是最低利润。
詹妮弗·康纳利继续苦笑着解释,“这对于影视圈属于变相的降维打击了,不会让戏院门可罗雀吧?我怎么觉得,还是藏起来比较好?真要大规模生产销售么?”
“技术专利我们全球都有申请,藏着……”
赵东淮笑着摇头,“不会,至少以现阶段的价格,冲击岛韩星马泰院线,会有一定威力,但不至于崩溃,内地院线还是稳定可靠的。”
赵东淮记得印象里,千禧年左右内地的卖碟和卖盘大哥,往往也是五元一张,十元三张的噱头卖东西,那些全是盗版。
真要是正版碟片在内地零售五元一张,这是两张半电影票了,还是天差地别的观影体验。
优势是电影票你只能看一遍,一张碟却能反复观看几十遍,或者和其他人换碟看,以及录像厅飞速扩张,如雨后春笋一样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