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镇的雷克托·马克思加工制造厂,就是他的产业。
雷克托·马克思先生是格鲁吉亚人。
也是一位阿富汗的老兵。
1982年退役,因为一只耳朵被炸聋,一只眼睛被火熏得视力严重下降逼近失明。
他复员了,成为一个机械厂工人,产米24直升机配属部件的组装厂。
具体来说,是火箭巢和火箭弹。
雷克托先生很聪明,心灵手巧。
而且还是个因伤退役的阿富汗老兵,在一干工人之中混得相当开。
所以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工人的头头,理解为“线长”或者“工头”即可。
但这也给了他一个机会。
一个联合所有工人,直接对抗下岗危机和拖延工资吃不了饭的机会。
苏联不是一夜之间倒塌的。
也不是因为某些人的决策而解体的。
它的衰弱,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从1979的阿富汗战争甚至更早的60年代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的改革失败开始。
到了1982年开始紧急加速,勋宗发出去的援助,一分钱没有回落。
或许,在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只杀死了资产阶级,但却没有把手里的权利分润给无产阶级,反而创造出了依据干部制度而形成的“特权阶级”之时。
老大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1984油价暴跌,苏联外汇收入骤降。
1986苏联境内出现工人罢工运动,理由竟然是欠薪和持续的、长时间的、无保障的加班。
无产阶级站出来反对它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它已经背弃了无产阶级。
特权者们成了另类的沙皇和沙俄贵族。
而那些工厂,则成了工人们为他们生产利润,供给他们奢靡舒适好生活的
雷克托马克思就在这样工厂上班。
厂长每年有2个月的里海疗养。
但雷克托的工资,经常会拖延几个月,然后才发到手,并且往往没有加班加点工作的那部分酬劳。
虽然他是个光棍,但他好赌又酗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