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道:“陛下未对程学士和林祭酒明说,就是说,让国子监内的监生,都可以写一些文章、诗词、时务策等,以林老祭酒的名义出题目,题目在这里……”
“这……”
张周有点无语。
说好了是让林瀚出题,怎么萧敬先就把题目给送过来了?
萧敬果真拿出个纸条,上面是皇帝亲笔所写的题目。
御笔亲题……
张周觉得,这还留下弘治帝的墨宝。
啧啧。
“其实就是走个形势,您只管回答了题目,再表现一下才学,送到北雍去,到时翰林院内会找几位翰林侍读、侍讲等,帮忙给参详一下……张先生放心,这也是提前打好关系的,咱家会言明您这份……会选上!”
张周觉得自己好像听出点门道。
皇帝这是特地以“公平公正”的假象,给他开了一道后门,以防止他来年会试考不上,回头再找什么理由要备考三年,不能为朝廷办事。
所以朱祐樘也省略了步骤,搞个内定,让你以国子监内的优等生,选仕入朝。
在大明,以举人当官位列朝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一旦接受放官的话,就意味着以后不会再参加会试。
举人入朝,在地方官基本只能做到知府级别,也就是正四品,少有能调六部当差的,更别说是进翰林院。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能以举人身份做到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职位,多都是在明朝初期。
而最近的一位,就是在弘治八年刚刚过世的前工部尚书贾俊,他就是大明举人做到尚书的第一人。
有先例,那皇帝就可以做点文章。
张周道:“萧公公啊,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我身为文人,不该接受这种事。”
皇帝跟下面的大臣联合起来搞这种小圈子选拔,还搞内定。
这要是传出去,会令他名声不佳。
当然张周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当个举人,最近他也是在拼命读书,以求能一榜中进士……虽然有点难,但若是来年会试考题能中个几题,那机会岂不是很大?
萧敬笑道:“您放心吧,除了陛下,还有戴公公和咱家知晓之外,旁人是不会知晓的。”
“不是说萧公公还要去授意翰林院的人?”
“不会的。”萧敬道,“到时陛下会亲自将考题抽调到宫里,以陛下御览的方式来决定……”
张周暗忖,这恐怕是作弊的最高境界!
皇帝跟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厂公,联合起来帮一个举人作弊。
这要是被林瀚林老头知道,估计能当场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