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报了嫁妆名,可此时的几个官媒婆,还没从后衙看到的那一抬抬嫁妆中回过神。
这这这知府大人也太舍得了吧。
而人群这边,官媒婆的话还没落音,就听得“轰”的一声,犹如炸开了锅。
他们没听错吧,竟然真的是水田,且还是十亩来着。
有实在不敢相信的人,转头朝大家求证,“方才那几个官媒喊的是上等水田十亩对吧?”
“好像是的。”
“啥叫好像是的。”圆脸妇人伸手往前一指,“你们快瞧,那嫁妆担子里可有好些土块摆着呢。”
在场众人忙转头看,只见已经抬近许多的嫁妆担子上,果然整整齐齐码放着十个小土块。
所以,的确是十亩水田无疑。
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马上就有人恍然大悟道,“你们说,这十亩水田是不是所有新娘子的嫁妆啊?”
众人一听,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应该就是这样的,许是知府大人担心这些新娘子日后会少了吃食,才特地给她们置办了十亩水田的嫁妆,到时打了粮食大家分一分,就不会饿着肚子了。”
其他人还未来得及点头附和,很快又有装着土块的嫁妆担子从衙门里抬出,一抬、两抬、三抬、四抬
众百姓眼睛与嘴巴同步,都不约而同地一抬一抬的数着。
最后,算上最前面的那抬,一共是二十七抬的上等水田嫁妆。
老天,二十七抬,每抬十亩,那可就是两百七十亩水田了啊!
没等心情起伏的众人喘匀了气,随着官媒婆的一声声喊唱,一抬抬系着大红绸的嫁妆担子又相继被抬出了府衙。
“樟木箱一对!”
“子孙宝桶六件!”
“棉布六匹!”
“被褥两床!”
“四季衣裳各两套!”
“压箱银二十两!”
听到居然还有二十两的压箱银后,人群中的杨、赵、陈三家的好些族人,这下也顾不得要不要脸了,终于发出了忍无可忍的不满,“这可不行,我家也有未婚配的娃呢,凭啥只让他们娶了山妻!”
“对啊,我家小儿子也没成家呢,知府大人当初可是贴了告示的,说咱们族人都可以娶的!”
“就是就是,那陈婆子凭啥一家就娶走了五个,我家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