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他们收购到了百分之二十三的股票份额,市场上面却没有任何波动。
当然了,九龙仓集团的股价还是上涨了。
主要原因也很简单,从去年就开始收购,到现在十二月底,时间跨度几乎是二十个月的时间。
如此长时间,股价飞涨,也是正常迹象。
过于分散的股票,其实跟大股东怡和集团有着莫大关系。
怡和集团在控股九龙仓之后,由于野心等问题,一直想要蚕食其他行业。
比如置地集团,怡和便是花费了不少钱来投资这一家集团。
也因此,才会慢慢减持九龙仓集团的股票,以换取现金来收购更多的置地集团股票。
“唔,那么我们收购了多少置地集团的股票?”
许多年轻轻点头,莱戈拉斯如实汇报。
置地集团的流通股比较少,因为不只是他们在收购,怡和集团也在收购,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暗中收购。
具体还有那些人在收购置地集团的股票,那就不得而知了。
整个港岛那么大,除了怡和、会德丰、和记黄埔、太古等四大洋行之外,还有汇丰银行、友邦保险、莱宝集团等等。
以及目前还不太起眼的长江公司、立信置业、环球航运集团等华资企业。
而置地集团作为目前港岛赫赫有名的地产行业巨头之一,背后到底有多少人觊觎它,那就不得而知了。
“好,继续收购,悄悄来,千万不要惊动了对方。”
等对方汇报完之后,许多年便如是叮嘱道。
莱戈拉斯却建议道:
“老板,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联系那些小股东了,只要稍微加速一下,就可以把九龙仓集团收入囊中了”
“最近一年多,我们已经摸清楚了,怡和集团目前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的股份,却一直控制着九龙仓。”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怡和集团这家伙,该下台了。
典型占着茅坑不拉屎,真是气人。
“你们有多大的把握?”许多年笑着问道。
“老板,我们有百分之九十把握,原因也很简单。”
根据调查,怡和集团作为九龙仓集团的大股东,掌控着后者的管理权。
九龙仓集团是优质企业,每年靠着货柜码头就能有上亿营收,妥妥的大户人家。
持有九龙仓集团股票的股民,都期盼着可以分红,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因为怡和集团直接把九龙仓的现金流截留了,对外的说法就是投资了。
但实际上,却是在偷偷摸摸地购入置地集团的股票。
这种操作,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