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才是传真。
不过这里的顺序指的是技术被运用的顺序,而非雏形出现的时间。
就像巴贝奇他们搞出了电脑的原型机一样,传真机的原型机同样在19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
而且很凑巧的是。
第一台传真机的原型机,也是在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上登场的。
只是在功能性上连牛津的这台都远远不如。
那台原型机只能在十五米内传输104个摩尔斯电码,所以最终被摩尔斯以侵权的理由告上了法庭,计划至此流产。
因此从时间上来说。
如今徐云等人在万国博览会上见到这么一架略微加强过的传真机,其实并不稀奇——毕竟在这个时间线,亚历山大·贝恩得到了剑桥大学的投资来着。
但另一方面。
既然说这是一架‘原型机’,那么它在功能上自然远远没有成熟。
想到这里。
徐云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一旁的基尔霍夫却先他一步发声了:
“这位西索科同学是吧。。。。。。按你所说,你们的这台设备可以传输图像和文字,那为什么演示的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十字架呢?”
“莫非是。。。。它只是一个很简陋的雏形,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
“。。。。。。。”
看着一脸好奇的这个大胡子,西索科又是一愣。
不是吧,这些人怎么不按套路走的?
按照他原先的想法。
此时艾维琳等人在回过神后,应该质疑的是他在造假——例如事先准备好了两张相同的纸云云。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传真涉及到了电信号,实在有些超前。
然后他就可以顺势让艾维琳在纸上画个简单的标记,现场再传真一次,用事实来狠狠的打上一次脸。
而他,西索科·胡克,则会被以优胜者的姿态记录在历史中。
结果。。。。。。。
这些人直接越过了基本的怀疑,反倒问起了传输内容?
想到这里。
西索科顿时眉头一皱,摇着头道:
“这位同学,你懂电路吗?”
“你可知这种原理上的问题非常复杂,必须要专业人士才听得懂,像你这种一看就不懂电路的书呆子,和你说了也没什么用。”
“复杂?”
听到西索科这番夹枪带棒的话,基尔霍夫脸上丝毫没有不喜,而是看傻子一般望着这个胡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