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林金财家。
金氏和林金财已经坐在堂屋里呆愣好久了。
特别是林金财,自听到官差报喜的那一刻起,他就坐在这儿没挪窝了。
林金财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人家考科举就这么容易,每次中榜都轻而易举。
而自家的几个孙子呢,却是难如登天。
才过去的县试,大孙子和一孙子又没考中,林金财有时会想,文延和文庆的书是不是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就着次次不中,还有继续再考的必要吗。
至于小孙子文进,考过县试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接下来的府试也不知啥时候能考中。
唉!林金财忍不住叹气,爹娘活着的时候不是偏向他这房的吗,怎么死了就不护佑他家了呢。
这样想着,林金财就准备端午上坟时,要在爹娘坟前好好说说。
他们跟一房可是一家,这相差也太大了吧。
一弟这可都成老太爷了啊。
京城,集英殿。
林远秋已把《治水策》写好,这会儿正字斟句酌,准备好好润色一番。
因着是治水策,所以林远秋在书写时,采用了对策的形式,而他所知晓的前世治水方法,全部以论据的方式呈现,整篇文章洋洋洒洒共写了两千多字。
待检查无误后,林远秋拿过一旁的答题纸,很快誊抄了起来。
举试之人,有一手好的馆阁体是基本。林远秋也一样,经过十几年的练写,如今他的这手馆阁体,已经相当不错的了。
许是誊抄时太专注的缘故,林远秋并没有注意到,在自己身后停留了约摸半刻钟的明黄色身影。
考殿试和其他几场考试一样,也必须糊名的。
所以等林远秋举手示意交卷时,就有弥封官快步走上前来,然后把姓名和籍贯处用白纸糊上,最后再盖上骑缝章。
如此,林远秋的殿试完美结束。
接下来,便是十日的耐心等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