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尾两句本就描绘出人喜悦之际,可用来诉说学子欣喜情绪。
但若是加上前面两句,将困顿的往昔点名,却是一下子与后面的得意喜悦一下子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扬眉吐气!
轮诗词,不及那明月几时有,云想衣裳花想容那些。
但这诗词,若是用在此时科考之前,恰到好处!
大善!
尤其这位朱老夫子更是细品之后马上作揖:“长安小姐之才,亲眼见识到了。”
……
这边苏长安与众位夫子先生聊天。
但是周围可以说所有人目光,也是完全在苏长安身上。
多少女子看着苏长安,只觉得惊艳至极,一举一动更如传闻中一样,担得起风华绝代词语,好不羡慕。
但羡慕至于,更是仰慕。
只觉得如此之人,才可写得出那般多传世诗作,以及【红楼】。
但想到【红楼】,看着苏长安,又觉得这位未来皇后娘娘实在是心狠的厉害,看了红楼都掉了不知道多少眼泪,如今想起,也是意难平的厉害。
多少男子看着苏长安,赞不绝口之余,更是纷纷感慨着原来京城中那些传闻,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就事论事。
又有多少外乡学子,来了京城后看到了那【雪篇】心痒难耐,实在是想知晓其中一些诗词完整,欲上前求教,但也是踌躇不已,不敢过去。
只能偷偷看几眼,然后就与同伴窃窃私语。
不过当下
看到夫子们一脸赞许,更是好奇,长安小姐这是说了什么,怎让夫子们如此神色。
尤其其中那往日很是严肃的朱老夫子都作揖满脸敬佩了。
众人当即好奇。
不过
虽然好奇,却也只能忍住。
因为就算当下苏长安一人在那儿,他们也是万万不敢上前去搭话行礼的。
毕竟苏长安身份在那边呢。
可不是他们能随便去说话的。
饶是之前再如何的夸夸其谈,说着什么见到长安小姐,要如何如何的人。
当下也是在同伴们的嘲讽中,默默忍受。
实在是不敢上前去搭话。
昔日中秋宫宴上那位才子李维,就是其中之一。
左绍翁看着李维笑着说道:“某人不是说见到长安小姐,一定要问问,为何要让黛玉宝玉不在一起,又为何要让薛宝钗独守空房郁郁而终吗?怎么现在躲在远处不敢动了,甚至就连刚刚行礼,都站在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