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廷中派系的纷争和勾心斗角,他再清楚不过了。
很多事情,那些上位者并非真的全然不知,只是各怀私心,所以才没有作为罢了。
唐宁在最后郑重的强调,如果不按信上所说而行,朝廷必不可坚持两月。
届时,新军即便有心去救,也来不及了。
听到唐宁说得如此郑重,刘公公神色大变,在唐宁交代完备之后,连忙以最快的速度回应天府。
唐宁还会给马士英、江北四镇的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还有左军的左良玉、左梦庚等掌握实权和兵权的人各去一封书信,阐明利弊。
信会通过情报部送到这些人手中。
虽然唐宁对这些人也不大看得上,但他写这些信,确实是想让弘光朝廷能够稍微有些作为,能够坚持得更久,这样对新军也有利。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一封书信和他说给刘公公听的那些内容,真正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因为他清楚弘光朝廷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要不是离得太远,他都恨不得亲手把他给灭了。
刘公公前脚刚走,荷兰人便来到了福州,因为此时唐宁就坐镇福州。
荷兰人在得知郑军大败,郑芝龙被俘,福建已为新军所得之后,大为震惊,于是立即派人前来议和修好。
双方经过几轮谈判之后,签定了《福州协定》,协定中规定荷兰人继续履行《潮州协定》未履行完的条件。
荷兰赔偿新军白银一百万两,同时释放所有大明人员,并赔偿各种损失和精神抚慰。
因为在荷兰人偷袭潮州府失败后,转而劫掠下南洋的商船,一些在满剌加的大明人也被扣留,财产被荷兰人没收。
甚至还一度与新军的护航船队发生过战斗,双方互有胜败。
协定中还规定双方不得再袭击对方的船队,保证航道的畅通,双方之间的贸易再次恢复正常等条款。
荷兰人对于此行的结果似乎早有预料,也还满意。
因为他们清楚,清军正在大举发兵南下,清军才是新军的最大敌人。
如果唐宁不想与他们荷兰人和清军同时为敌,陷入前后两线作战的境地,与他们荷兰人签定互不侵犯的协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事实也确实如此,荷兰人知道唐宁心中隐藏的不甘和愤怒,但有时候面对形势,却不得不妥协。
在协定开始生效的五天后,新军水师一部便在黄海如的率领下,沿大明海北上。
同时,潮州,惠州和福建也在全力备战,不过在这期间,新军的舆论攻势先一步发动了。
PS:此章是个转折点,请不要急于发表与荷兰人妥协的看法,请看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