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果果的自夸,却用淡定的、陈述的语气,
说着,帮托尔斯泰拎起了沉重的行李箱,同时自我介绍:“我是罗曼·罗兰,之前偶尔跟您通信。您给我的第一封回信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众人跳下了马车。
托尔斯泰摆手,
文章名字言简意赅——
一边说着,一边掰着指头算,
“报童手里的书,一般是书店寄卖,远比报纸赚得多。你们想,一份《费加罗报》厚厚一叠,才卖多少钱?能赚十生丁就算不错了!而一本《乡村教师》的利润可能一法郎都不止。”
陆时点了点头,
托尔斯泰又喝了一口,细细品味茶水。
一旁的罗兰也说道:“对,就连诺贝尔先生在设立诺奖的遗嘱中,也不是捐出了全部资产,而是总资产的94%,3100万瑞典克朗。”
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为了展现国力,法国政府在提高民生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嘶……”
凡尔纳无奈地摊手,
“其实,瑞典文学院的批评并不算错。当下的我,已经没有初创作时的锐气。”
凡尔纳说道:“艾利克斯刚才说过了,部分书店的《乡村教师》已经脱销,读者们不得不到街上找报童购买。我相信,有不少报童一天能卖出五六本,不信我们可以问问。”
托尔斯泰对陆时的观感变得极佳。
众人沉默。
他说道:“托翁可曾听过一句中国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凡尔纳说“书报卖得好,说不定可以读上书”并非玩笑。
“你竟然知道《复活》?”
这能卖得出去才怪了。
他长出一口气,
“抱歉,是我过于激动了。”
陆时轻笑道:“庞加莱先生的思路窄了。托翁设立基金,为何不在欧洲?然后,每年由执行人去俄国进行捐赠。”
托尔斯泰听到陆时的名字后,眼中露出好奇,上下打量陆时,
托尔斯泰也在旁边好奇地看。
陆时惊讶,
说着,凡尔纳便准备拉开车窗帘。
庞加莱跟着叹气,说道:“诺奖能成,背后有官方的背书。诺贝尔先生是于1896年12月去世的,而直到1897年4月,其遗嘱才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诺贝尔基金会得以设立,管理遗产和奖金。在俄国,沙皇会不会……”
这话说得就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