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来到正午,忙碌了整整一天,一夜的长缨军中,终于平静了下来。只不过此时的大营中氛围随着时间越发的紧张了起来。
在长缨军大营中军大帐中,一副简易沙盘被摆放在了中间。
这一次郭戎没有站在沙盘之前,而将主指挥的位置交给了蒙乾。
毕竟,郭戎已经决定将这一次战斗彻底交给蒙乾的步兵团进行,正在为稍后将要进行的战斗进行最后的布置。
看着正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给自己下属布置任务的蒙乾,郭戎悄无声息的退后两步,缓缓的走出了中军大帐,徒步走上了营地中心的一座高高的瞭望塔之上,环视长缨军的营地。
向外看去,两排接近一丈高的木质栅栏组成了结实的双层围墙。
在围墙之外,是一道至少六尺宽、一丈深的壕沟,虽然来不及引水,但是在壕沟的底部埋设了大量足够让所有人透心凉的木刺。
在围墙的边缘四个角落分别落总共有四座高度超过三丈的高大的望楼。
每一座望楼中间,每隔几步或者十几步分布着一座座足够十名弓箭手、弩箭射击的射台。
正常情况下,在现有的防御工事之外,还应该有些外围警戒设施,比如在栅栏之外应该设置两道由铁蒺藜、绊马索、陷马坑组成的警戒线,营门之处间隔十步设置有三道的拒马桩。
只不过今天为了方便稍后进行的战事,外围的防御设施被临时取消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郭戎愉悦的心情。
郭戎目及之处,六十架增加了轱辘、快速装填装置、加装了新式弹簧的新式八牛弩、二十架增加了传动杆、新式弹簧的小型投石车正整整齐齐摆放在大营正中间的空地上。
说实话,这些东西吐蕃人见识过,回鹘人见识过,唯独在大唐境内的藩镇军没有见识过。
八牛弩和投石车的旁边一捆一捆的大号弩矢、一枚一枚打磨过的石弹也被码放的整整齐齐。
而这就是工兵们连续不停的忙碌了两个昼夜的成果,每一架八牛弩配弩箭六十支,每一架投石车配弹三十枚。
数量算不上多,都仅仅是一个基数而已,但是郭戎相信,这些东西绝对可以让没有见过世面的淮西军好好的喝一壶。
在瞭望塔上观望了一刻钟的时间,但郭戎感觉吹风吹够了,正准备走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天边渐渐的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
看着这队骑兵奔驰之下扬起的尘埃,郭戎知道客人恐怕要来了。
环视了一眼大营之中已经准备就绪的战兵们,瞅了一眼空地上的器械,又瞅了瞅中军大帐中进行最后布置的长缨军军官们,郭戎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期待。
等郭戎从瞭望楼上走下,几名冲入营内的侦察兵也正好到达,听完了侦察兵们的的消息,郭戎转身迈入了中军大帐之中。
“诸位,备战吧,敌人到了!”
…………………………………………………………………………
一刻钟之后,淮西军的前锋已经陆续抵达,而长缨军的战兵也在蒙乾之下的所有军校的指挥下缓缓出营。
而郭戎则带着自己的两个亲卫韩湘、折牧雨两名旗手,一名司号员,再加上浑身缠着绷带的吴少雄登上了一座望楼之上。
在淮西军缓缓抵达的时候,五千长缨军步卒已经高效的完成了战阵的集结。
随着当淮西军继续抵达,在前方军阵的掩护下,六十架八牛弩,二十架投石车已经被退推出了营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