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确实是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硬核狠人,然,这次却是对方先动的手!
说来也巧。
去岁,大唐是怎么备战准备灭百济的,倭国境内,齐明倭王就是怎么准备进攻新罗的![2]
齐明倭王对此战看得很重,亲自督战,今年甚至搬来了北九州住。
谁料,倭国这边还等着百济的信号,跟百济一起夹击新罗呢,转头就听说——
什么?百济已经被大唐灭了?!
倭国惊呆。
但来都来了,备战都备了一年了,难道转头就走?
那不能够!毕竟,倭国对此战、对自己都很有信心!
他们为此战准备了一年有余,带来了数万的兵士,上千艘战船,怎么能直接就退兵?
倭国决心自行攻打新罗。
就在此时,大唐居然派使者来要百济王子——
所以,倒也不能怪倭国不肯让大唐使者登陆:实在是太巧了。大唐不会探知到他们要兴兵攻打新罗吧?
心中有鬼,倭国拒绝了大唐使者登陆。
而经此一事,刘仁轨顿生警惕,加强了防备巡岸。
倭国则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出击!
就这样,两方在白江口发生了一场遭遇战。
这一场遭遇战,倭国是备战许久的水军皆出,共千余艘,数万兵士。
而刘仁轨这边,则只带了一百余艘战船,万余人。
与之前许多与大唐军队交战的敌人一样,倭国水军看到两方兵力(船只)数量悬殊,大喜:优势在我!
直冲大唐战船而去——
*
长安城中的朝臣,自然未能亲眼见到这一战。
但看到了战报:“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皆克。”
“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1]
此战后,刘仁轨率水师追着残留的倭国船只,一路来到对马港口,即倭国阻拦大唐使者登岸之处。
上百艘战舰堵在对马港口。
刘仁轨立于船头,直至倭国主动将百济王子扶余丰绑了,放到一艘小舟上,送往大唐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