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干班人少,金国焘可以倾诉的对象不多,刚才难免有点交浅言深,但看到方淮不再讲话,也没再说什么。
教学楼外面就挺宽,好几栋楼连在一起,实则里面是个环形设计,两边还有裙楼,进来之后感觉更大。
房间密集,像《功夫》里的猪笼寨。
他们区队有两个自习室,挨着的。
不过,里面的课桌板凳,简陋得让他回想起了90年代的小学时光。
后排居然还有一条连座无靠背的木板凳,坐得太靠边就能把另一边翘起来那种。
方淮在教室里选了个位置坐下来的时候,心里有种感觉。
要不等有钱了,让老头子来昆指捐点吧。
中国需要扶贫的,也不止是农村啊。
八中队的自习室,周围全是一堆看书连笔纸都不带的货,盯着书的脑袋一个个都摇摇欲坠,手里拿着的基本都是文科类书籍,他们的文化水平,也搞不懂理科。
方淮好歹知道学习的关键在于做题,所以拿起书的时候,是比较自信的,选择的书,也是这间自习室的禁区——物理和化学。
但没有10分钟,他就抬起头,望着前面的白墙,叹了口气。
来的时候,附近有没有书店来着?
妈的,记忆力再好,也想不起那些在睡梦中度过的课程啊!
换一本,换一本。
方淮在书垛子里翻了两下,看到那本封面是三个戴着不同颜色头盔的兵人的书,皱了皱眉,想起了什么,一边思考,一边把书抽了出来。
…
晚自习的时间,过得很快,一声铃响起,大家逃也似地集体收起书往桌上一放,快速起身。
“方淮,走了。”
金国焘怕方淮不懂规矩,专门喊了一声。
方淮一边翻书,一边写写划划,慢悠悠答道:
“哦…好,不用列队回去吧?”
“要延长自习时间的话,得跟中队长讲一声。”
方淮终于转头:“那你跟队长说一声行不行?我晚一节课回去,我认得路。”
这话一出,九班的集体好奇了。
大家都是学渣,最难受的就是上课,看书,要不是部队的纪律让他们必须来上自习,强行在这儿坐满时间,他们肯定不会来。
凭啥有人能看得津津有味,还要加钟?
金国焘背起手,慢慢靠近,其他五人也跟着后面凑到方淮跟前。
谁想,方淮竟然翻着那本军事指挥学,对着一场科索沃的战争案例,在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