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孙权和众人开始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有主张直接北上强攻的,让三韩部落联盟知道自己一方不是好惹的。
但是也有人不建议强攻。
虽然敌人的战斗力不如己方,但是毕竟修有防线,占据地利,而我军很多士兵都是新兵,强攻必定有所损伤,所以应该迂回包抄,攻打其他防御薄弱之处。
随着大家的讨论,众人逐渐偏向了第二个计划。
而孙权本身就没想过强攻。
一个是打造投石车需要不少时间,另外一个就是强攻还真的会有损伤。
自己这次带来的大多数都是刚刚完成训练的新兵,要是就这么死在这里,未免太可惜了。
要是能够经过几次战斗,变成老兵,不管是提高战斗力还是减少伤亡,都是必然的。
而且看现在,手下诸将也是差不多统一了想法,于是孙权直接拍板,用第二和迂回的计划。
至于怎么迂回?这很难吗?
虽然在北方和东方都建有敌人的防线,但是这算是问题吗?
孙权大军是怎么来的?
有着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迂回到其他地方就简单的很。
于是,孙权决定留下一万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兵防守现在占领的地盘,同时又派部分人去打造投石机之外,其他的近八万大军,直接从海上迂回。
至于目标则是离这里比较近的弁韩。
从南边大海上绕一下就行了。
而且相信弁韩内地应该是很空虚的。
北面和东面两条防线就有十五万大军左右,而在和高句丽战斗的也有四五十万,可想而知三韩还能剩下多少实力了,很可能是青壮之人都拿起武器上战场了吧?
就剩下老幼妇孺管什么用?
而且以这八万大军的实力,就是对上的都是青壮勇士又有何惧?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占领弁韩和辰韩,那在北面和高句丽战斗的两韩之人就不会投降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