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是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剃度出家的日子。
剃度,佛教出家侣僧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佛教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
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
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
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
引导、启白、请师、开示、请圣、辞谢四恩、忏悔、剃发等一系列过程。在剃度开始之前,要为剃度者皈依三宝,经引导、启白、请师后,剃度者要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而后拜剃度师三拜,随剃度师念忏悔语。忏悔后,剃度师为剃度者剃头,口念剃度词,众人唱赞颂后,剃度者将俗衣换成僧服、颂回向词,剃度结束。
为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剃度的便是守藏经阁的那位扫地僧。
剃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外人也只能站在殿外看着。
等两人剃度结束后,萧峰便去找萧远山。
萧峰敲门
“请问是哪位?”
“爹,是孩儿萧峰。”
“贫僧法号了尘,今生尘缘已了,萧施主请回。”
“爹,求你让孩儿见你一面。”
“见又如何?不见又如何?既然如此不如不见。”
“爹……求你让孩儿见你一面吧。”
“你是尘世中人而贫僧早已在三界之外,你又何必强行打扰贫僧清修呢?”
“爹……”
“萧施主,贫僧有一言相赠所谓众生平等宋辽本无分别,还请终生谨记你是契丹人却养在大宋不要偏颇当以天下百姓为重知道吗?”
“孩儿谨遵爹的教诲。”
“罔罔尘环随风散,悠悠因果皆随缘你走吧。”
萧峰沉默了一会然后双膝跪地在萧远山门外磕三个头。
看萧峰走出来,苏久安等人连忙迎了上去。
“大哥……”
萧峰道“我没事。”
“那大哥你之后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