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
四夷之译尚未计入。
北极三卫、东北奴儿干、南交趾等地。
更是数不胜数。
两直隶政司,下辖府一百五十二座、州二百四十处、卫四百九所、所两千五百五十四处,以及宣抚司十一、招讨安抚司十九、长官司一百七十七处,还有奴儿干、乌斯藏等都司。”
梁芳在一旁附和道:
“这便是大明王朝的庞大疆域。”
朱佑极轻轻摇头,目光深邃:“自曾祖父之时起,大明疆域便如夕阳余晖,日渐式微。
如今,交趾亦已沦丧。
朕近来沉浸于《永乐大典》,愈读愈感老祖宗之英明神武,令人敬仰。”
梁芳轻声回应,语气中带着坚定:“奴婢以为,虽太上皇与主子之成就,或许难以企及永乐爷之辉煌,却也绝不会相差甚远。”
朱佑极凝视着舆图,眉头紧锁:
“大明若再如此沉沦,恐怕难以支撑。
如今,大明已改为募兵制,粮饷之巨,每年不知耗费几何,此等钱财,岂能白白花掉?”
他转而看向梁芳,眼中闪烁着决绝:
“至于下诏之事,你有何见解?”
梁芳微微点头,恭敬地答道:“主子,奴婢以为,可下诏于暹罗、柬埔寨、满喇加、满者伯夷、渤泥、吕宋、大琉球及日本等国。”
朱佑极闻言,目光转向舆图上的大琉球。
疑惑地问道:“大琉球?
朕记得,是否尚有一个小琉球?”
梁芳连忙答道:“正是,主子。
只是这小琉球,从未向我天朝朝贡。
太祖爷却仍将之列入不征之国。
奴婢心中亦是疑惑。”
朱佑极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
“朕可不在乎什么不征之国。
但天朝讨伐不臣,亦需名正言顺。
这样吧,给小琉球也下一道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