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百年至暗。
只想一想,就让十三咬牙切齿,哪能再让这祸头子有机会再在大清肆虐?
胤禟没上过金玉格格的思想教育课,自然不懂十三弟这切齿之恨。但同被派来当差,他还是主事来着,哪有被副手超过的道理?!
当然得加倍努力。
十三狠抓禁毒,他就积极研究海贸啊!
近一年的明察暗访,他可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道理了。
尤其福建沿海等地,气候恶劣、土地贫瘠。
百姓要生存,只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当糊口都成问题时,谁管你什么律令不律令?
诱惑给得足够,饿红眼了的人甚至敢拿起刀枪,豁出一身剐把皇帝拉下马。
禁海是禁不住的。
只会逼着人转明为暗,大搞走私,滋生出更多商匪一体的海贼。
不但苦了百姓,亏了国库,肥了某几家。还容易让百姓反清意愿高涨,给奸党可乘之机。还不如变堵为疏,完备法度,折腾出些利国利民利百姓的新法子来。
九阿哥竞争意识强烈,半点不想落后于人。
殊不知他越这样,十三瞧着越欣慰。
侄孙女儿那歌唱得对啊!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
百尺森林,才能并肩耐岁寒。
他跟四哥再能干,每人也不过双拳双脚。又要忙内政,又要搞外交。还要贷款报仇,把那八家打得找不到北。
事情多着呢!
必须多提拔人才,重用人才,将更多人才放在合适岗位上。
而不是学诸葛武侯事必躬亲,再哥俩累死一对儿,忙得连教养儿子的时间都没有。结果拼老命攒下的家底子,没几年就被败精光。
想想那个肥了和珅、肥了乾隆和内务府,却败坏了整个朝堂纲纪的议罪银制度,十三就牙疼。
气得想拱火,想告诉亲哥打儿子要趁早的道理。
要么说他俩心有灵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