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可是第一台国产光刻机,事关新炎国集成电路的未来啊!
就这样,一个光学曝光装置渐渐成型了。
最先"问世"的,是一台光刻机。
这可是制造芯片的头号装备,承担着在硅片上描绘电路图形的重任。
它外形酷似一门加农炮,内里装配着高精度的光学系统。
当装好掩膜版,将涂覆光刻胶的硅片装入,紫外光束就会透过掩膜版,将电路图形精准地转印到硅片上。
通过多次重复光刻,最终在硅片上构建起复杂的集成电路。
而光刻之后,还需要显影,刻蚀,离子注入等一系列加工。
李阳和他的团队,又陆续制造了显影机,等离子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设备。
每一样都凝结着60年代国人的智慧和汗水。
虽然比起21世纪的西方同行们的装备,它们显得有些简陋笨拙,但已然堪称这个年代的"前沿科技"了!
回想起来,人类掌握芯片技术的历史其实并不长。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等人发明了晶体管,拉开了半导体时代的序幕。
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集成了第一块芯片。
自此之后,集成电路的规模和性能不断提升,电子产品日新月异。
然而在那个年代,芯片技术基本上被欧美垄断。
毛熊虽有研究,但受制于体制和工业基础,进展缓慢。
而东方的脚盆鸡,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但直到70年代,才建成了第一条生产线。
至于新炎国,虽然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但鉴于当时的科技实力,直到60年代中期,才正式立项研制第一块集成电路。
然而,李阳的横空出世,无疑为这个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
可以的话,给小女子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点点催更就能送,一天满500为爱发电块礼物就加更,因为是全职写手,拜托了,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