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三条静脉通路全开,红细胞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全速输注。
“安慧,帮我找一个球囊。”郑毅看向了安慧:“要40号的。”
“马上。”安慧很熟稔地来到了介入室的一个抽屉里,翻出来了一个包装盒。
将包装盒和里面的密封袋打开,安慧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无菌球囊倾倒在了器械台上。
“郑总,40号球囊。”
“好。”郑毅再次伸手。
这次机械护士终于准确地把球囊放在了郑毅手里。
将输送器完全撤出来,郑毅将球囊连接在导丝上,沿着导丝缓缓进入患者的血管中。
“郑总。”杨雯看着郑毅,已经明白了他的意图:“你这是……”
“支架释放后球囊扩张。”郑毅轻声回答:
“简称后扩。”
“和你做冠状动脉支架之后的后扩基本一样。”
在郑毅的分析中。
在支架释放位置良好的前提下,这种情况的出现无非是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支架本身质量有问题,支架的覆膜存在渗漏的地方,也就是俗称的膜渗。
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几十年前出现,那倒是情有可原。
但是,在目前这个质检越来越规范的时代。
这种情况的出现已经堪称是凤毛麟角。
所以这种可能性自动被郑毅所排除。
第二种,就是自己的支架选择的过小了,支架的直径远小于血管壁的直径。
这就会导致支架释放之后,没有办法和血管壁紧密贴合,起不到封堵的作用。
结合患者的增强CT结果,根据《心脏主动脉疾病诊断学》和自己学过的知识,郑毅觉得自己所选择的支架大小应该正好。
这种情况也被郑毅自动否决。
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支架没有释放完全。
这种时候,就需要应用球囊。
球囊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坚韧的气球,只不过打完了气之后,这个气球的是一个类似圆柱形的样子。
现在郑毅要做的,就是把球囊沿着导丝放到主动脉支架里面,逐渐移到主动脉破裂的位置所对应的支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