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已经在商讨调兵事宜了,朕倒要看看,谁有这个胆子。”
李汝华闻言,不由地一窒。
皇帝这番胡搅蛮缠,竟反而令他一时语塞,他看得出来,皇帝现在已经完全不讲理了。
或许,只剩下这个办法了。
脸上愤怒的表情突然一扫而空,他跪倒在地,将头上的官帽取下放在面前,随后长叹一声,说道:
“陛下,老臣已经年老,近来时感觉精力不济,还请陛下允许臣告老还乡。”
朱常洵闻言,目光却是骤然一凝。
这是在以辞职相威胁,以退为进啊!
李汝华毕竟是从万历年间开始就登上高位,已经担任过十余年户部尚书。论资历,他甚至可以和内阁中的几位阁臣相比,堪称阁臣之下第一人。
尤其是他执掌户部多年,论财政事务朝中无可出其右者,要是离开了他,短时间内财政还真有可能出现一定的混乱。
这种级别的臣子,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是得卖他们面子的,甚至他们如果没有什么大错,皇帝轻易都不会将他们辞官,否则也容易令朝堂上的臣子离心。
哪怕他是真心地想要辞职,皇帝也得再三挽留,更何况如今主动请辞?这种重量级的臣子,是真的可以逼得皇帝让步的。
不过,这种策略,对于洪武这样的皇帝,大概是效果甚微的。
对于武兴皇帝……
至少此时,他的想法是:
竟敢威胁朕?
呵。
朱常洵脸色一阵变换,已经有了决定。
李汝华则是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动不动,等待着皇帝的答复。
虽然之前武兴有过将言官当庭下狱的事迹,但那毕竟是六七品的小官,正二品的尚书,分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这事儿,问起谁他都有理,皇帝理亏之下,更不可能不接受。
当然,这招也不能多用,本来就是以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为筹码来博取妥协,用多了,皇帝定然会不满的。
而这,也是李汝华第一次如此气愤,以辞职相迫。
以降低自己在皇帝内心的好感度,换来这一次的妥协。这是他的打算,反正他离致仕也没有太远了,就当是最后为黎民做一番贡献。
然而良久,他依然没有等到皇帝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