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天的优异表现,厂长和一众领导都十分重视秦淮茹这位顶级人才,光是福利待遇就要比大部分领导好,秦淮茹的身份地位更是随着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完美解决而水涨船高。
张元林很满意媳妇现在的状态,看样子没给她安排错,让她进纺织厂是个绝佳的选择。
继承了老板娘全部功力的秦淮茹在技术方面绝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张元林相信她随便去哪个纺织厂都能混的很好,但这样还远远不够。
等秦淮茹站稳了脚跟,适应了当前的环境和地位,不会再因为这些事情而过分激动时,张元林就会开始教导她怎么去和领导们打好关系,处理好上层社会的人情世故。
有技术是可以混的不错,但是想要继续向上就离不开其他人的力量。
都说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人更是难以与大环境去抗衡,再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除非你在不断成长上升的时候,根基也逐一稳固,要让别人想动歪脑筋的时候,一靠近发现你周围全是不敢招惹的人。
话说张元林把媳妇安排到纺织厂成功救急后,这事儿在周围就传开了。
领导们有他们自己的关系和圈子,闲暇之时见面也会吹牛扯皮,聊一些日常八卦。
然后就聊到了张元林媳妇如何如何牛皮,以一己之力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保住了多少人的饭碗。
这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很难收住了,有人注意到张元林三个字,连忙打听细节确认是否是自己见过的那个张元林。
得知是同一个人后,大家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话题。
“这个张元林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之前就打听过,嘿,就没有这小子修不好的机器设备!”
“别说,张元林这小子真就神了,那天有三个老外来搞半天没明白哪里出的问题,他一来倒腾了一个下午就给整好了。”
“不光是修机器设备,其他方面也很厉害,画图比我厂里老工程师十几年的手还准,操作比我那干车床二十年来年的师父还快,我眼睁睁看着他把机器修好然后车了个零件出来,顺带修改了错误的图纸,然后跟我说修好了。”
不同的人不同的发言,汇聚在一起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张元林牛皮。
接着又聊到了张元林成名之前在哪里高就,都跟了哪些高人学习,但谁都不清楚这些,只知道张元林成为正式工后一直在轧钢厂当机修工。
至于张元林闲暇之时干了些什么,这没人知道。
“不管怎么说,张元林会这么多东西,说明他接触的人都是高手,因为厉害的人只会跟厉害的人在一起,就像咱们,是吧,刘书记,徐秘书,张主任,齐科长?”
有人这么一说,其他领导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对这样的发言表示相当赞成和认可。
紧跟着有人开动了脑筋,问道:
“既然是这样,那张元林是不是也能帮我的厂子找一些实力强大的高手来?”
“是啊,张元林认识那么多高手,要是能为我所用,还愁厂子办不好么?”
“哎,这话说的在理,与其让这些高手隐没在市井之中,不如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贡献。”
话题聊到这里,主题一下子就升华了上去。
为国为民乃是大义,成绩什么的不谈,光是说出去都能让人腰杆挺直几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人起了个开头,立马就有人跟上,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恰好又有不少人与张元林打过几次交道,也认可张元林的为人,很快他们率先表态要找张元林办这件事情,剩下的人为了不落后也当场举手要加入,哪怕他们只是有所耳闻,并未真正与张元林接触过。
“咳咳,张元林是轧钢厂的人,我们谁都没权力去命令他做事,也不能给他太大的压力,不然那边的领导不会同意的,要是这事儿让娄老板知道了更不好,大家商量商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彼时的娄半城余威犹在,就算政策局势有打压,娄半城仍旧是好几个大厂的第一股东,有钱有人脉是他的代名词,等闲人不敢招惹。
这话一说,大家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