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富商们跟状元举人们寒暄过后,就凑到赵暮旁边询问拜师的事情。
赵暮早已料到会有今日的局面,毕竟百分百的上榜率、其中还出了状元和榜样,这才哪朝哪代都是奇迹。
赵暮不擅长应酬这些事情,就把招生拜师的事情全部推到了林双双头上。
这些事情还是让她去应对吧,自己就是个教书的夫子。
果然,此话一出,所有人又都围到林双双旁边,询问拜师的事情。
林双双等的就是今天,自然耐心讲解。
所有人都能来清河书院读书,束修是一百本书,外加一学期十两银子,住宿费、伙食费另算。
但是入学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班。
清河书院的班级等次分别是启蒙班、童生班、秀才班、举人班、贡士班、状元班。
赵暮只负责教状元班,学员由赵暮亲自挑选。
状元班束修是一学期五千两,包考上前三甲,考不上退一半束修。
一甲,状元、榜样、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这跟后世复读班、考验班用的一个套路,学费五十万包过,考不上全额退款。
倒不是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多强,而是招进去的学生本身就优秀,就有很大希望能考上。
所以,招10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个能考上,其他九个学费全退,学校也是赚的。
更何况这些教育机构的升学率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一般都在一半,或者一半以上。
因此,林双双用的就是这个套路。
当然,这些银子都是学校的,赵暮是按月拿领工资的,只不过工资开的很高罢了。
毕竟他可是书院的活招牌,可不能被人挖了墙角去。
这些商人听着林双双的介绍,觉得清河书院这样招生很有合理,按照学生水平分班,才能更准确的因材施教。
不像外面那些书院,不管书生们年龄和成绩,都在一个班,教学进度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