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三国兴汉刘玄德稳健 > 第352章 三院六部提前出(第3页)

第352章 三院六部提前出(第3页)

只要这一步走好了,也就把历史上的门阀提前扫进了垃圾堆。

其实就算不是为了安抚卢植而提出,后面的话,刘辩也适时的把这个东西退出来,和后世的党校其实有一定相似之处。

反正这是一套连环计。

不过,刘辩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下一步行动早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此刻,见卢植已然对孝廉策试的玄机有所警觉,他便顺势说道:“卢师,朕先前与您谈及的内外朝合并之事,如今时机已然渐趋成熟,可着手初步推行了。”

听闻此言,卢植神色中顿时浮现出几分疑惑。

他眉头轻蹙,眼中闪过一丝迷惑的光芒。

这内外朝合并之议,刘辩此前确曾提及,当时卢植便意识到此事干系重大,背后定有天子更深层次的考量。

回溯历史,大汉初建之时,并无内外朝之分。

彼时,丞相作为外朝官之首,权柄极重。

丞相上佐天子,总理万机,下驭百官,政令皆出其手,其权势之盛,几可与天子比肩,在朝堂之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天子作为天下之主,自不会坐视权力如此大幅度地旁落于外臣之手。

为了将权力重新收拢于己,遂设立了内朝官。

内朝官之设,其根本目的便是制衡外朝官,从而保障皇权独尊,避免丞相权势过重而对皇权构成威胁。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天子运用一系列精巧复杂、环环相扣的手段,逐渐将权柄收归内朝。

就以东汉的政治制度为例,已然形成了“事归台阁”的鲜明局面。

从表象上看,三公九卿地位尊崇,仪仗煊赫,仿佛是朝廷权力的核心象征。

然而,真正掌握中枢实权的部门却是尚书台,还有辅助的御史台。

在这样的政治架构下,朝中大员若想真正染指权柄,非得拥有“录尚书事”这一关键职权不可,即便退而求其次,也至少要有“平尚书事”的头衔。

如此一来,朝廷的权力布局围绕内朝官所掌控的核心部门完成了重新构建,内朝的权势日益膨胀,成为了实际的权力中心。

先前刘辩初次提及内外朝合并之时,卢植心中便暗自揣摩。

他认为刘辩此举一是意在收买人心,通过抛出这样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话题,来试探朝中大臣们的反应,以此洞察人心向背;二则是在试探他卢植的忠心和立场。

故而,当时他并未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和谋划此事,仅仅将其视作天子的一种政治试探手段。

但如今,刘辩在孝廉策试这一重大变革的讨论之后,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卢植深知,这次他不得不审慎对待,认真思索其中的利弊得失以及天子的真实意图了。

因为这极有可能意味着天子对整个朝廷权力架构的一次全面洗牌。

刘辩目光敏锐,一眼便洞悉了卢植的心思。

卢植是因这话题过于敏感而有所顾虑,毕竟此乃关乎朝廷权力架构核心的大事,犹如触动国家命脉的神经,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惊天动地的波澜。

于是,刘辩不再迂回婉转,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朕之意,是要对尚书台施以大刀阔斧之改革,将其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