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c2-v2)。
如此一来。
光束2和光束1到达观测屏的光程差就是:
c(d(c-v)+d(c+v)-2d√(c2-v2))。
△l则是2dv2c2。
有了这些数据,接下来就是简单的数学计算了。
移动条纹数就是:
2x11x(1x10^-4)2(5。9x10^-7),即。。。。。。
“0。37。”
看着众人算出的这个数值,徐云再强调了一遍:
“各位,也就是说如果以太存在,那么条纹就会移动0。37个条纹单位对吧?”
待众人点头后。
徐云又指着成像屏说道:
“各位可以看到,我们仪器的精确度为0。5%,也就是可以测到1200条条纹的移动变化。”
“0。37换算成百分比,则是37%,二者相差的数值很大。”
“也就是说条纹若是发生了应有的移动,我们一定可以观测的到这段变化。”
说完,徐云便猛然站起身。
他将目光看向了远处有些躁动的观众台,嘴角微微扬起一丝弧度,接着对老汤说道:
“汤姆逊先生,开始换位!”
“明白!”
徐云话音刚落。
老汤便关闭灯源,来到封闭的水槽边,操控着干涉仪开始转向。
水槽内的水银稳稳的托着干涉仪,看不出丝毫碰撞带来的影响。
一分钟后。
干涉仪平稳的旋转了九十度。
小麦等人又上前校正了一番:
“没问题,转角九十度无误差!”
徐云再次一挥手:
“开灯!”
咔哒——
老汤果断的开启了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