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33、死局(7)
西北。青州。
桑吉因为有爵位,劫狱这事败露之后,虽然下了大狱,但并没有受刑。
古有刑不上大夫,更何况他是堂堂的武诚侯,还是钦差,青州知府或是西北提督谁也不敢真把他给怎么样了。
没人提审,他就那样一直被关着。
但这天夜里,关在他隔壁的刘传书眼看着就不行。
隔着木栅栏,桑吉眼睁睁地看着刘传书的胸口再也没了起伏。天亮之后,狱卒进来看了一眼,又探了探鼻息,人是早就没气了,连尸体都僵硬了。
他默默地看着。
从昨晚看着刘传书没了气,再到天亮,看着狱卒拿了副破席子把人抬走,他从未觉得如此心寒。
他是武诚侯,青州知府敢抓他,这不是西北提督能给的胆子,自然是赵怀的意思。
他只有一件事想不明白,既然赵怀在他回京的路上让人伏击了一回,要他的命,为什么在他劫狱被抓的时候,不直接把他弄死。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理由,路上伏击的人不是赵怀派的,但也绝对不是西北提督派的。
他一开始觉得像是西北提督的人,毕竟他们手里拿到了张秦二人的罪证。如果他不折返回青州救刘传书,而是直接回京,他会一直认为是张秦二人派人做的。
一连串的事发生之后,桑吉觉得这是个局。
他假设自己没有再折回青州,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再往前,还会有杀手等着,最终要了他的命。
二是他回了上都,上凑朝廷,张秦二人就算是赵怀心腹,恐怕赵怀也不会保他二人,会杀一儆百。
如此,赵怀便在军中少了一个臂膀。
就算赵怀不杀他们,西北提督这个位置也得换人。朝中谁人能接替西北提督不好说,但肯定不是赵怀心腹之人。毕竟,赵怀在军中并没有几个心腹。西北提督这个位置,既要有能力,还要够资格。
如果是前者,他死在了路上,百里子苓定会为他追查到底。而且所有的目标都会指向张秦二人,以百里子苓的性格,定是要为他讨回公道,张秦二人的下场只会更惨。赵怀,不只会少了张秦二人,还有可能让百里子苓跟他翻脸。
桑吉想到这些,顿时明白,这是一个针对赵怀的局。
谁能针对赵怀?
赵启首当其冲,其次。。。。。。他想到了百里策。
冯康死后,赵启没有可靠之人为之谋划。更何况,要下这么大一盘棋,布局周密,还一环接一环,不是赵启自己可以的。
但百里策有这个头脑,而且百里策本来就是支持赵启的。若不是因为这样,上都之战后,百里策也不会被赶到城郊的庄子上居住。说白一点,那就是赵怀对他的软禁,没有杀百里策,那是因为百里子苓。
桑吉又想起前一段时间他去郊外的庄子见百里策。百里策当时请他去,为的是公主下榻之所走水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