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帕瓦罗蒂他们这种级别的歌王,最后都是有一个自己的小场子作为大本营,可以自己跟朋友在那轮流演出,时不时的再全球巡演。
整个开宗立派的范儿就起来了。
嗯,其实后来京津那边的某云社,可不也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小场子之后,才奠定了江湖地位?
这几乎就是欧美国家所有顶级歌者的终极梦想。
国内还不敢想这种观念,什么个人能凌驾于集体之上?
一步步来吧,荆小强起码现在拥有了这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HK有非常成熟的现代歌剧院管理体系跟建造设计经验。
荆小强则随口提了几点未来可以改进的细节,比如电子化设备、电脑接入、新型舞美声光体系。
这边吃惊得如获至宝,知道他肚子里有货。
探讨各种细节,那更头头是道,分明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帮助HK文化中心把剧院提升效果。
那就更是个双方互利合作的好局面了。
HK的确能全面支持沪海的音乐歌舞中心设计、建造、配备。
也唯有HK能做到在资金上提供帮助。
就算没有这一遭,这个音乐中心的所有设备、很多进口材料,还不是都得从HK走。
现在算是找了个更全面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至于价钱和利益,荆小强可以在老穆和这批人中间游走。
拼缝儿嘛。
他现在可娴熟了!
而且他这次是掌握了技术核心的参与者,那就更从容了,直接把穆春雷抖出来跟对方放盘也不怕被抛开。
结果穆春雷去前年连续到HK戏剧学术界做了国际美学方面的论述讲学,在座几乎都到场听过,有两位甚至还作为身份对等的大佬接待宴请过老穆。
听闻荆小强居然是穆春雷的马前卒,人家就更把他引为名门正派的同路人。
自家专业小圈子的话就更敞亮。
荆小强聊起自己刚做了一出歌舞剧,已经在沪海和平京巡演了十多场。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他也可以协助HK演艺剧院这边排一出歌舞剧,而且是以HK这边更推崇的视角,更容易让欧美市场接受的剧目。
譬如“舞狮”?
在海外华人跟港澳地区,舞狮的确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意义,也是欧美国家对华人区的符号性看法。
没有在海外住很多年,想不到这个文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