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级别更高的给事中,能制衡其它所有衙门。
并且皇帝还要求,大理院高级官员要像都察院那样,由大臣提名候选人,皇帝直接任命。
理藩院同样如此,皇帝把宗藩、内藩、外藩、外交等事务,都放在了里面。
并利用之前臣子不注意获得的境外戒严权力,可以用不经过内阁的中旨直接管辖理藩院。
袁可立能够想到,内阁和政务院的官员必然有意见。
因为大理院和理藩院分的,是他们的权力。
他料想得不错,韩爌看到大理院和理藩院的设定后,就对这份方案颇为不满。
同属于东林党的钱谦益更是直言:
“这是陛下对韩公提出的政务院不满,用大理院和理藩院分权。”
成基命等人点头,同样如此认为。
韩爌提出的政务院,差点让皇帝打算设立的枢密院胎死腹中。
这个五院方案,就是皇帝的反击。
之前韩爌提议设立政务院,就是为了让内阁继续高高在上,政务院和枢密院、都察院相制衡。
如今皇帝同意设立政务院,同时增设大理院和理藩院,看似制衡的机构更多,其实却在分内阁的权:
大理院合并了六科给事中,能对内阁和六部的命令进行封驳。
理藩院更是完全由皇帝独裁的机构,不需要内阁大学士写票拟。
这两院增设之后,不但政务院权力被削减。内阁也受到限制,被大理院制约、被理藩院分权。
这和韩爌的本意,可谓相差甚远。
想着其中的权力差别,韩爌沉默了许久,向众人道:
“诸位,陛下已经把这个方案交付廷议。”
“到时候是支持还是反对?”
作为内阁大学士,他是不能够参加廷议的。
但是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他能影响许多人。
这也是以前东林党声势浩大的原因,他们在廷推和廷议上,能轻易干翻那些一盘散沙的人。
如今皇帝控制着在朝堂上使用东林党,但是东林党的影响力还是很大,能影响很多亲近他们的人。
成基命此时说道:
“这份五院方案,是由设立枢密院引发,陛下让兵部尚书袁公主持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