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或称五斗米教、天师道,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建立。
祖天师张道陵,自称、划重点,是自称得到了早在战国时期逝世的老子的传承或授道。
隔着——战国七雄、秦朝、秦末起义、楚汉争霸、西汉建立、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这漫长的时间岁月,将近五百多年。
或许很多书友觉得这是古人的浪漫、道家文化的间接传承。
但站在唯物史观——道家学说只是没落,并未消失的历史角度来看。
祖天师的行为就很好理解,是当时传统而又常见的做法——假托古人、借名造势。
换成现代人更通俗易懂的说法,那就是碰瓷,不是贬义,而是实际如此。
就这样,老子开始了死后被五斗米教奉为主神,又在南北朝南梁时期,被已经出现编纂最初内容的三清所取代主神位置,南梁时期的三清神话设定还只是最初1。0版本,经过历朝历代再添设定,才有了当今的模样。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到,道家和道教的关系,是后者早期发展时,为了打响知名度,将早已作古的大学者、思想家拉出来为为自己站台。
老子和三清的关系也很简单,老子为主神的神话体系被舍弃,改用三清取而代之,成神的老子被矮化,然后成为了太清也就是道德天尊的化身。
类似的,也有古代知名人物,不少都被道教典籍写作是三清下凡时的化身,按照其理论,就是正因为千百年后道教神明诞生,才有了千百年前、道教都没有存在时,我们祖先才能留下光辉的成就。
用唯物史观看,就是颇为有趣。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道家和道教根本上的不同。
道家是学者属性浓厚,道教则是以鬼神之说为主。
那么看到这里的书友,恭喜你们初步抹除了一层认知障,同样也恭喜作者自己,写了那么多废话还有书友看到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继续言归正传——
可能还有书友会说:“作者胡说八道,道家有道、道教也有道,典籍中都有相似的地方,怎么能说他们完全不相干,至少也是传承者。”
关于这点,作者觉得这类书友已经陷入了抠字眼的误区边缘。
首先道家的典籍,因为古人对世界认知并不完全、且因为没有合适的观测用词,所以就用了或创造一些词汇来替代某种现象,或某种理论思想。
再加上古人也受鬼神之说信仰,所以道家典籍中出现某些超凡内容也很正常。
但就整体上而言,道家侧重的是各种哲学思想,并对治国安民提供指导。
道教的侧重就是常见的宗教手段,通过对道家一些内容的吸纳,并且改编成符合教派传播的经文,为信众提供信仰价值。
其实关于这些,作者经常在评论区回复书友,表达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我国的传统神话,作者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上古时期,也就是先秦时期就流传的神话传说,时间段也可以往后推到东汉道教诞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