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书房,门户敞开细谈医塾之事。
医塾所需之物,由周府出资,且每个月都会出五十两作为医塾支出。若有大支出,也可以上书请求,若无意外,三日内会有答复。
医塾为三个班,每班三十五人。
八成学生由周府安排,余下一成虞滢自行做主。
另,医塾会另外安排两个大夫,分别是辨别草药识得其功效与方剂一课。
虞滢则是针灸与缝合,还有四诊法。
除却教习医术方面,还会有专门教习箭术,拳术,剑术几类的先生,意在强身与自保。
从安排的这些课中,虞滢看得出周宗主想要培养出一支既能上得了战场自保,也能救死扶伤的军医队。
再说到虞滢上值的时间门。
她每日上课需有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门自行分配。
至于工钱,则算成学生束脩,每人月三百文,由周府来出。
她每日只需在医塾上两个时辰的课,也能有时间门在医馆坐诊。
一日十一个时辰,四五个时辰用来忙碌,休沐一日。
上值时间门少,还有月三十贯左右的工钱,这已然是厚薪。
话到最后,郑管事道:“郡公的意思是医塾开得越快越好,而现在有三处地方可选为做医馆医塾,余娘子且看看何时有空闲去瞧一瞧?”
“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去吧,明日就定下。”
“既然余娘子都这么说了,今日便去瞧了。”
三个地方都是差不多大,前为双门铺子,有一层。中为前院,再后是居住的后院。
虞滢的打算是——前边的铺子两层一分为一,封实了,一铺不相通,男女分诊。
且从铺子与院子也封实,互不相同,从其他门进入。
中院的屋子和院子分别为课室,课外室。
后院则设为学生住宿。
()三个地方大小与环境都无甚区别,虞滢便选了个距家较近的。
但便是较近,步行也得约莫小半个时辰。
选址定下,周府只管医塾的陈设,医馆如何装潢与花销则都是虞滢自己的事。
郑管事回至周府,前去复命医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