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也听进去了,陆逊的潜台词连战功赫赫的狡狐,都被逼到了这一步。潘太守何必还要为曹魏效命呢?
难道是为了他日,也要和狡狐一样守孝去苟活吗?
潘浚在心中默默叹息了几声后,便拱手躬身想着北方而拜,掷地有声,“某此生不负魏王,只负狡狐之提携耳!愿来世结草衔环报之!”
说完,便让人开城投降,从此做了江东之臣。
他的投诚,昭示着荆南之地,除了武陵郡之外,皆归江东所有。
也给了曹老大一个答案。
是的,魏王曹操。
远在并州上党郡的魏王,得知荆南之变后叹息不已。
对于禁的投降。
这位被他从微末中提拔起来的,跟随着他东征西讨了三十年的心腹爱将,兵败了,丢了荆南三郡!
还投降了!!
他实在是无法理解。
不是不能理解于禁的兵败。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他自己就败了不少次。他不理解的是,于禁是为什么会投降给江东?!
难道孤,竟然比不上江东碧眼儿乎!
难道在于文则的眼中,江东碧眼儿比孤更有能力,清平着乱世乎!
他并不觉得,于禁是怕死。
于禁征战三十年了,在尸山血海中**漾了三十年了,见过的尸体比见过的活人更多,怎么可能怕死?
而且于禁,也不敢怕死。
他的家眷,都在邺城呢!
难道临老了,为了苟活,就要给子孙后代招来祸事?
若是于禁的为了苟活,投降意味着名节没有了,封妻荫子也没有了,那么他活着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直到潘浚开城投降的时候,吼出了“不负魏王,有负狡狐”的那句话,被江东当成离间曹营人心的计谋刻意传扬,传到了并州后,曹老大才有了答案。
他突然才发现,在针对狡狐得一系列夺权猜忌,失去了多少外姓将领的心。
所以他默然了好久。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曹氏、夏侯氏这两个本家一样,无怨无悔让他任予任求的。
更让他沉寂不已的,是更深层的意义疆土丢了,还能夺回来;人心弄丢了,还能追得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