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呢,陈恒也没指望他现在就懂。所以在问完了以后,不等陈修回答,又继续开口,一脸的严肃,“修儿,汝务必记住阿父今日之问。日后若思有所得,亦无须告诉阿父,汝自知即可。”
的确,这种答案,不管陈修未来能不能懂,都是不能说出口的。
说出口了,就是变成第二个崔琰。
或者是比崔琰更惨。毕竟魏王曹操现在的暴虐,是针对崔琰一个人,而不是整个崔氏。
“诺。”
陈修也变得严肃,很正式的起身给陈恒行礼,“孩儿谨记阿父之言。”
摆了摆手,让陈修不必行繁文缛节,陈恒继续用很严肃的表情,“嗯。修儿,阿父今夜再让汝去思二疑,亦是最后二疑。汝有三年的时间,去寻找答案。”
三年的时间?
是什么答案,需要那么久的时间?
陈修先是睁大了眼睛,马上的,又反应了过来,重重的点下脑袋。
“诺。请阿父赐问。”
几乎是一字一顿的,陈恒在陈修的耳畔,轻轻谓之“淮阴侯韩信,为何被夷三族邪?王莽,初贤名朝野皆仰慕,被誉为‘周公再世’,为何篡汉后天下皆讨之邪?”
说完,不等陈修反应,便自顾离去。
他也无需再多说了。
因为他将己吾陈家的期待,世之狡狐势力圈子的未来,都放在了这两个问题里。
陈修若是能将这两个问题的本质,都弄明白了,也就会懂得了,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该怎么走。
三日后,崔琰之事,落下帷幕。
魏王曹孟德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
以此为由,赐死崔琰。
而这件事的后续,并没有就此尘埃落定。
不光是世人为崔琰的冤屈不平,更是一些有心人,都有了些想法。
比如对陈恒而言,比如对司马懿而言。这两个人,都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一个契机。打压彼此的契机。
对于深谙权谋的才智之人来说,任何事情,都要尝试着因势导利,让其变成往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