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镇守在外的臣子嘛,主公都要来了,怎么能不做出翘首以盼的姿态来。
但是呢,他先见到的不是曹老大,而是王昶。
在宛城内,等了好几个月的王昶。
他是来赴当日“剑为何有鞘”的一年之约。
因为陈恒一直领兵在外,他又是布衣,不敢因私去找或者让人告知,就这么一直等候着。
差点让陈恒都以他放弃了呢。
还暗自后悔之前装得太过了,失去了将良才纳入麾下的机会。
不过呢,既然装了,就得装到底。
将王昶领入太守府内,陈恒似笑非笑的来了句,“文舒此来,是有新见解了?”
“回将军,是。”
比起上次,一年多未见的王昶,神态平添了不少从容。他拱手作答,“当日得将军赠剑,昶回乡里后请教长辈,又暗自揣测多日,有所心得。敢请试言之。”
“嗯。”
微微颔首,陈恒和上次一样,嘴角带了丝诡异,心里也有了决定。无论王昶说什么,答案都是对的。
“喏。”
他恭声应答,脸上还带了一丝感激,“自古刚而易折。某当日因家父名声被辱,而负气而来,戾气正重。将军以剑鞘为喻,乃是告诫昶为将者,当有荣辱不惊的胸怀。不可以愠而致战,不可以胜而自矜。”
“善!汝先随某身边充幕僚吧,参兵事。”
陈恒击掌而起,走过来亲昵的拍着他的肩膀,又开始装了,“文舒谨记,刀剑可伤人,亦可伤己。人之锋芒亦是,无雷霆之威时,当藏之!”
好嘛,这是他从周不疑之死想到的自己处境。现学现卖的,就扔出来,把王昶又给唬了。
“喏!多谢将军赐言。”
但王昶是不知道的,又是带着感动的躬身。
居心不良的拐了王昶后,陈恒便连续数日都在书房里窝着,思考怎么应对数年未见的曹老大。
而车驾马上就要进入南阳郡的曹老大,同样也在思考。
戏志才、郭奉孝、曹仓舒,这三个已故人儿的脸庞,在他的脑海里不断交织。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