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泫氏才夺下来数日,民心未附,不光指望不上民夫帮忙运送石头、檑木等物资守城,还得分兵维护城内戒严。怕城内的大户串联起来,集家奴护院从内部破城。
而且,穷疯了的羯人,实在是太勇猛了。
完全不顾及伤亡,在上党太守许诺登上城墙者,得布帛一匹;斩首一级者,得布帛五匹的赏赐后,全都红了眼。
攻城之时,羯人争先恐后,悍不畏死。才攻城五日,便有五百多人死在城墙下,也给陈恒军带来了近两百人的死伤。
泫氏城外,每天都有滚滚浓烟而起,伴着尸体燃烧的臭味,直达天听(羯人信仰胡天,实行火葬)。
袁绍的上党太守,似乎也很懂得鼓舞士气。不光给羯人配备了汉军才有的环首刀,还给战死者的家人,发放了抚恤。
所以今日,又有近一千羯人应征召而来,血红的眼珠子看陈恒的兵卒,就如同饿狼看到了小羔羊。
泫氏城墙本来就不高,堪堪两丈。这几日的攻城,已经破损了不少。敌方又来的生力军,这下连曹真都过来建议,是不是该准备下突围的事宜了。
孤城不守。
陈恒被困在泫氏,阳阿县寥寥无几的驻军,和端氏县的郡兵都不可能来援。
曹真的建议,很有道理。趁着己方兵卒士气,还没有因为久守无援而崩溃之前,撤出泫氏县是明智之选。
不过陈恒看了看高干军只攻打三面城墙,就拒绝了。
围三阙一,虚留生路。
这种伎俩,任何一位懂点兵法的将领都不会陌生。
如果弃城而去,陈恒相信自己的兵卒,在被持续追击中死伤殆尽。毕竟对方兵多,可以分批次追击,让自己根本没有歇息的时间。
而曹真的建议,不过是以兵卒的命为代价,让陈恒和其他将领等人逃出生天。他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在这个时代,兵卒的命本来就是消耗品。
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一位战功累累的名将,垫脚石都是累累白骨。既有敌军的,也有自己人的。
又僵持了几天,扣去城内戒严的三百兵卒,重伤被抬下医治的,泫氏城墙之上只剩下六百多可战之兵。
这下连徐盛都过来劝说,应该突围了。
然后陈恒,诠释了什么叫刚愎自用!直接让人将拆了城里房屋,将四个城门全部堵死了。也堵死了众人提及突围之事。
嗯,也就夏侯霸仗着小舅子的亲近,时不时暗示两句。
什么真羡慕留在端氏县的陈岗,过两年就可以成亲了;什么好怀念阿姐夏侯若君亲手做的小吃食;什么阿父托人为自己弄的两石弓还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