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绵竹关被攻打了数月的今日,他这些思绪终于一下子都爆发了出来。
因为在此刻夜半无人私语时,静静的看着一封书信。
书信最末的署名,是庞统。
李严是南阳人,又久仕刘表麾下,自然知道,这位美誉满荆楚的凤雏。
一开始,他还以为,庞统是以乡土情结来攀近乎,再卖弄学识分析一番局势利弊什么的,劝他开关投降呢。
就如当初马超,就是拿着这个伎俩,让孟达反了水。
但不是。
书信里,就一句话,寥寥数字“正方兄,可知法孝直之事乎?”
一字不谈劝降之事,却让李严百感交集,卷起心中碧波万丈,不能自平。
法正,法孝直,避关中战火往来入蜀,依附刘璋,却是被排挤。蹉跎了十数年,不过从一介县令,变成了军议校尉。
于世,籍籍无名;于己,碌碌无为。
然而,一朝愤然辞官而去,隐于雉县待明主。
后,被狡狐陈恒所重,授予军中长史之职,短短数年便因功封侯,名扬天下矣!
他李严,在刘表麾下是一郡守备,在刘琦手下是一方督军。但入蜀中后,待遇却是一个领兵五百的、无所事事的绵竹关守将。
何其屈才也!
和当初的法孝直,何其相似也!
被勾起心中感慨的李严,还知道了,庞统的言外之意。
刘璋此人,不识英才!
而他凤雏识良才!
只要李严愿意开关归顺,那么,他愿意劝说他家主将马超,愿效仿狡狐厚待法孝直故事,以军中长史之职,对李严虚席以待!
所以呢,李严就陷入了两难中。
说实在的,马家军如此厚待,让他心动不已。
毕竟,大丈夫生于世间,恰逢乱世,当提三尺青锋觅封侯耳!
当求扬名天下、光耀门楣耳!
岂能荒废此身所学,他日老死床第,空遗憾!
徒悲切!
但是呢,他又有些迟疑。
树立影,人立名。